第24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俭得意地继续道:“一个生员能有这样的见识,实是少见。这文章正合老夫之意,打击盐贩,靠什么?诚如此文所言,需靠圣人的教化,这教化若是能顺畅,则人人都是尧舜,又怎么会有盗贼呢?三皇五帝,正因为兴了教化,所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诚如斯哉。而要如何倡导教化呢,你们看看这答题,教化者,礼乐也,当今之世,道理未臻;民不见化,市井乡间,尚然恶俗,此诚盐贼猖獗之故;是以三皇立极,寻民以时,庖厨稼穑,衣服始制,居民舍焉。五帝之教以仁义,不过遵三皇之良规,益未备之时宜……”

  张俭一面念,一面激动得面红耳赤。

  其他阅卷官听了,也是如痴如醉。

  仿佛这文章,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犹如一股清风,吹入了心田。

  一个小小的盐贩,却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到了孔圣人,接着引经据典,格局之大,气势之磅礴,真真是罕见。

  “有这样见识的人,实在太稀少了。”张俭念罢,又是感叹。

  众人亦是纷纷点头道:“张公所言是极,此文堪称典范。”

  “若朝廷果然行此策,何愁天下不是海晏河清。”

  “妙就妙在,这篇策论,既可用在打击盐贩上,也是治世之良方,而今内忧外患,缺的,正是礼乐啊。”

  张俭面上带笑,心里不免感慨,写这策论的人,目光深远,比其他干巴巴的也提到教化的人,则是多了几分恢弘,而且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缜密,可谓是不可多得。

  他一时激动之下,又是提笔在这试卷之下,书写了“极佳”二字。

  作为礼部右侍郎,他站在庙堂上,看着这些还在挣扎的小小生员们,自然有一种俯瞰的感觉,总觉得这些生员们格局太小,畏畏缩缩,答的题都不尽兴,唯有此文,才令他深感和自己是不谋而合。

  ……

  到了乡试的第三日,陈凯之算是彻底对这考试厌倦了。

  昨夜睡得其实还算尚可,这阵阵阴风,倒没有影响到他,只是昨夜却做了一梦,梦到了自己高中了举人,于是无数人赞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