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转变---(4)(3 / 5)
龙族可以依顏色或形态分成各个种族。例如黑龙一身漆黑发亮、胸口及尾巴末端有着耀眼金黄色。银龙则是全身银色鳞片、腹部及翅膀尾翼有墨金色特徵。
在龙族之间,银龙是相对孤僻的存在。他们住在偏僻的山谷,鲜少离开环绕的山脉。即是有其他龙族想进入,也需要通过繁杂的规定。时间一久,就越来越少外族愿意交流,只有一些必要资源会跟外族做交易。
银龙族会有如此行为,和自古流传下来的教义有关:
「不能接近人类。人类是世界崩坏的起点。」
那是他自能理解语言以来,学会的第一句话。每一天太阳升起时,银龙族的长老及龙王都会站在崖顶,向所有族里伙伴报告事情。最后结束时,总会带领大家念出教义,并反覆告诫,才开始一天的日子。
虽然没看过人类,但自幼在听见那些关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龙族无法生存的故事后,激发龙牧对人类这种生物的厌恶。加上族里经常流传其他龙族接触到人类后,得到不知名的疾病死去这类消息。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心情也越发强烈。
由于部分龙族会跟人类接触,所以和其他龙族交流、可能间接导致接触到人类事物这种事,能免则免。
银龙族领地中最高的山──银守山中,有一块记载着这句教义的石板,放在山中的隐密洞窟中。所有即将成年的银龙,都必须前往那个洞窟,接受严峻的地形考验,最后来到石板前宣示,代表血液里流淌着对族内的忠诚。这对每个银龙族幼童来说,是证明自己成为真正银龙族、也是一生中必须去的地方。
龙牧记得每一次看见从洞窟归来的银龙,身上充满自信,被加护的光芒所包围,心里默默憧憬轮到自己的那一刻。不过因为这样的考验存在着难度,也有无法在成年年纪就完成的银龙,甚至因此而丧命的也不是没有。因此他常常和朋友在各个危险地区穿梭比赛,并互相约好一起走出银守山,接受大眾钦羡与崇拜的眼光,然后为银龙族尽一份力。
「好单纯。」龙牧想起当时的自己,露出苦涩的笑。
如果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对话,他一定死命劝那幼小的银龙离家出走。
偏偏他很早就在同期的银龙中展现强大的魔法天赋。除了银龙自己本身的守护类型魔法外,其他种类、属性魔法也相当熟练。不意外地,在轮到他时,这样的考验完全挡不住他,率先到达教义石板前。
龙牧印象那是一块比自己身躯还高大的巨岩,教义以金色的龙族文字刻在上面,周边散发强烈守护魔法的气息。一直存在心中的丰碑此时化成眼前的实体,让眼眶胀出些许酸涩。
而站在教义旁的,是长老们跟龙王。他记得当他抵达时,那些长辈眼中刺出的不可置信。后来才知道,他刷新银龙史上最快纪录。
而最令他难忘的,是后来在加护时,一位长老的话:
↑返回顶部↑
在龙族之间,银龙是相对孤僻的存在。他们住在偏僻的山谷,鲜少离开环绕的山脉。即是有其他龙族想进入,也需要通过繁杂的规定。时间一久,就越来越少外族愿意交流,只有一些必要资源会跟外族做交易。
银龙族会有如此行为,和自古流传下来的教义有关:
「不能接近人类。人类是世界崩坏的起点。」
那是他自能理解语言以来,学会的第一句话。每一天太阳升起时,银龙族的长老及龙王都会站在崖顶,向所有族里伙伴报告事情。最后结束时,总会带领大家念出教义,并反覆告诫,才开始一天的日子。
虽然没看过人类,但自幼在听见那些关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龙族无法生存的故事后,激发龙牧对人类这种生物的厌恶。加上族里经常流传其他龙族接触到人类后,得到不知名的疾病死去这类消息。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心情也越发强烈。
由于部分龙族会跟人类接触,所以和其他龙族交流、可能间接导致接触到人类事物这种事,能免则免。
银龙族领地中最高的山──银守山中,有一块记载着这句教义的石板,放在山中的隐密洞窟中。所有即将成年的银龙,都必须前往那个洞窟,接受严峻的地形考验,最后来到石板前宣示,代表血液里流淌着对族内的忠诚。这对每个银龙族幼童来说,是证明自己成为真正银龙族、也是一生中必须去的地方。
龙牧记得每一次看见从洞窟归来的银龙,身上充满自信,被加护的光芒所包围,心里默默憧憬轮到自己的那一刻。不过因为这样的考验存在着难度,也有无法在成年年纪就完成的银龙,甚至因此而丧命的也不是没有。因此他常常和朋友在各个危险地区穿梭比赛,并互相约好一起走出银守山,接受大眾钦羡与崇拜的眼光,然后为银龙族尽一份力。
「好单纯。」龙牧想起当时的自己,露出苦涩的笑。
如果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对话,他一定死命劝那幼小的银龙离家出走。
偏偏他很早就在同期的银龙中展现强大的魔法天赋。除了银龙自己本身的守护类型魔法外,其他种类、属性魔法也相当熟练。不意外地,在轮到他时,这样的考验完全挡不住他,率先到达教义石板前。
龙牧印象那是一块比自己身躯还高大的巨岩,教义以金色的龙族文字刻在上面,周边散发强烈守护魔法的气息。一直存在心中的丰碑此时化成眼前的实体,让眼眶胀出些许酸涩。
而站在教义旁的,是长老们跟龙王。他记得当他抵达时,那些长辈眼中刺出的不可置信。后来才知道,他刷新银龙史上最快纪录。
而最令他难忘的,是后来在加护时,一位长老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