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十名锦衣卫早见他们的师傅被砍倒,心知不妙,便想逃跑,却被随孙承宗而来的十五名侍卫围在林子里全歼灭了。

  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十月,明熹宗听从魏忠贤建议,派高第以兵部尚书,佩尚方宝剑,经略辽东,进驻山海关。

  他一到任上,就借口柳河兵败为理由,撤掉山海关总兵马世龙的职,让他立即从锦州回到关内去,等候朝廷问罪。接着,高第准备将山海关外的驻兵全部撤进关内,完全采取不谋进取,只图守关的消极防御的策略。

  由于高第畏敌如虎的政策,激起袁崇焕等将领的竭力反对。可是,高第凭借着皇上赐给的尚方宝剑,又有魏忠贤及其死党们的暗中支持,把将领们的建议置于脑后,固执己见,坚持把关外的驻军撤回来。

  高第不战而退的策略,闹得军心不稳,民怨沸腾,难民塞于路,哭声震于野,并且丢弃米栗十余万石,造成军无战心,士气低落。

  袁崇焕简直气炸了肺,自己辛辛苦苦修筑的宁远城,如此坚固的一座前沿堡垒,却要拱手送给敌人,哪有这样的道理?

  对孙承宗的罢职,袁崇焕已早有察觉,颇为难过。

  袁崇焕的性格刚直,胆略过人,从来不服邪的,对高第的专横跋扈甚为不满,特别是动辙以尚方宝剑论处,更为反感。袁崇焕对撤军之事置之不理,高第也是不答应,执意要他撤军,见袁崇焕拒不撤兵,又知道皇帝垂信于他,就不再坚持要袁崇焕从宁、前撤军了。

  但是,高第仍然用心险恶,他把宁远、前屯以外的其他各城堡全都撤防,使宁远城变成一座孤城!高第的用心之险恶,目的之卑鄙,手段之恶劣,都是前所未有过的。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在占领广宁之后的四年之间,虽然派兵两次打锦州,一次打松山,均遭败绩而归,以后便不敢再兴兵南犯了。

  善于闻风而动的努尔哈赤,曾经乘着熊廷弼下台之机,派兵夺占辽沈;这次又得到孙承宗被罢职还乡,高第撤军关内、宁远城孤守的消息,决定派兵攻打宁远城,向袁崇焕报那两次兵败之仇。

  经过充分酝酿、准备,后金国于天启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也就是努尔哈赤去广宁一带打围之后的第四天,便迫不急待地从沈阳出发,亲自统帅大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人马,向明朝发动新的、大规模地进攻。

  十六日,后金兵马到达东昌堡,十七日渡过辽河,没有受到任何阻挡。

  为了显示八旗兵马的雄威,努尔哈赤于旷野布兵,南到大海,北越广宁大道,漫山遍野,浩浩荡荡,看不到首尾,只见剑戟如林,刀枪的寒光刺人眼目,令人望之胆寒。

  大军抵达西平堡时,前哨军卒捉住几名明军的探马,经过审问,得知除宁远城以外的城堡,均无大部队防守,只有屯卫守员一千人,大凌河城守兵五百人,锦州守兵三千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