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陵看着年轻的魏延,想起了他的英勇与奇谋,他最为人所知的有两件事:

  其一是十年守汉中,让曹操不能越雷池半步,而同时间关羽却败走麦城!还有一件便是诸葛亮北伐中他的子午谷奇谋。

  而且这两件事都为后世所争议不断,第一件事,就有人设想如果是魏延代替关羽守荆州,会怎么样?

  刘备在打下汉中后,准备回成都,留一员大将镇守。当时,大家都以为关羽镇守荆州了,汉中自然归张飞,没想到刘备却选择了魏延。

  可以说,魏延作为汉中留守大将,并没有让刘备失望,反而是老资格的关羽,却丢了荆州。

  那么,关羽为什么反而丢了自己的领土呢?要知道,关羽自从加入刘备阵营后,一直都是非常受重视的骨干,所以一直非常有优越感,后来加入的名将如黄忠、马超等,关羽都根本看不起。

  反观魏延,他作为后期加入的,而且刘备至少是他第二任主公,所以,魏延深知自己的为臣之道,谨慎小心办事。

  第二件事那是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马忠斩杀。刘备得知以后震怒,集结了几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为关羽报仇,但是不料被孙权杀得大败而归,几十万人马剩下不到一半,气得刘备气血攻心,病死在白帝城,至此,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皆去世。

  蜀国此时只留下了诸葛亮,赵云等元老,不久之后,赵云在北伐中也因病去世。赵云怎么死的历史没有详细记载,只能猜测为因病去世了。

  此时诸葛亮旗下只剩下魏延一员大将,当时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带领5000精兵从子午谷出关,直捣魏国大本营,但是被诸葛亮拒绝了。

  很多人认为魏延的计划是可行的,诸葛亮过于保守。子午谷奇谋是一个争论了1700多年的公案,关于“此计”,以《魏略》最为详尽。

  《魏略》称,诸葛亮北伐,本来就是螳臂当车,取胜的唯一可能就是“子午谷奇谋”,可是诸葛亮不敢采纳,结果以失败告终。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借鉴的案例就是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明显的军事行动,从正面迷惑敌人,掩盖自己真实的攻击路线,他要求诸葛亮继续他的北伐,吸引魏军主力,只要给魏延一万人马,就可以通过子午谷奇袭,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

  魏延的谋略是出奇制胜,按照兵家的法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

  因为当时魏国朝中,对诸葛亮知道的人甚多,都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弄险,绝对想不到他会分兵走子午谷,因此分兵偷袭,先取长安,截断敌人后方退路是完全有可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