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1 / 3)
诸葛亮的出身并不显贵,他在正式“上班”之前“躬耕于南阳”,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上是这样说的: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泰)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话是意思是:诸葛亮父亲虽然做官,但很早就过世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就跟着叔叔诸葛玄,按理说凭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在叔叔诸葛玄的身边混个一官半职问题也不大,但不幸的是诸葛玄的官位也搞丢了。
然后他们就投靠了荆州刘表,这便有了最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似乎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无奈。但他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农夫,“每自比管仲、乐毅”(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不然,诸葛亮是真有实力,人如其名:“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所以,假农夫诸葛亮,他的名声早已经传播在外了,在当时绝对是个青年才俊。
这样大大有名的才俊,按理说李陵应该好好找到的,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不是找不到诸葛亮的家,三弯七绕才找到他家,而是找到他家,直到三次拜访才和诸葛亮碰面。
“哎吆,糊涂了!”李陵一拍脑门。
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以至于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诸葛亮就在荆州,然后一直号称卧龙什么的……实际上,诸葛亮定居荆州据现有史料,大致是在公元197年左右。
直到公元207年被刘备三顾茅庐成为刘备的部下,这时候,他正好27岁。比较巧合的是,诸葛亮与汉献帝同年生的,就连死的都是同一年: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位189年-220年在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而眼下是董卓之乱的时间,刚刚被李陵平息,比之历史上的时间还提早一年半载的了,历史上,这个时间也不过跨度三年,从189年东汉中平六年开始到初平三年192年。
也就是说,眼下诸葛亮不过还是少年,12岁还是虚岁而已,这时候的他还没来到荆州呢。
所以李陵打算要传为佳话的三顾茅庐,还没开始,便要夭折了!至于说要继续二顾茅庐?这就有点东施效颦了。
再说,这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足够的才能,他还是棵幼苗,需要时间成长,著名的《隆中对》更是还没影呢!
↑返回顶部↑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泰)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话是意思是:诸葛亮父亲虽然做官,但很早就过世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就跟着叔叔诸葛玄,按理说凭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在叔叔诸葛玄的身边混个一官半职问题也不大,但不幸的是诸葛玄的官位也搞丢了。
然后他们就投靠了荆州刘表,这便有了最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似乎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无奈。但他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农夫,“每自比管仲、乐毅”(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不然,诸葛亮是真有实力,人如其名:“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所以,假农夫诸葛亮,他的名声早已经传播在外了,在当时绝对是个青年才俊。
这样大大有名的才俊,按理说李陵应该好好找到的,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不是找不到诸葛亮的家,三弯七绕才找到他家,而是找到他家,直到三次拜访才和诸葛亮碰面。
“哎吆,糊涂了!”李陵一拍脑门。
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以至于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诸葛亮就在荆州,然后一直号称卧龙什么的……实际上,诸葛亮定居荆州据现有史料,大致是在公元197年左右。
直到公元207年被刘备三顾茅庐成为刘备的部下,这时候,他正好27岁。比较巧合的是,诸葛亮与汉献帝同年生的,就连死的都是同一年: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位189年-220年在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而眼下是董卓之乱的时间,刚刚被李陵平息,比之历史上的时间还提早一年半载的了,历史上,这个时间也不过跨度三年,从189年东汉中平六年开始到初平三年192年。
也就是说,眼下诸葛亮不过还是少年,12岁还是虚岁而已,这时候的他还没来到荆州呢。
所以李陵打算要传为佳话的三顾茅庐,还没开始,便要夭折了!至于说要继续二顾茅庐?这就有点东施效颦了。
再说,这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足够的才能,他还是棵幼苗,需要时间成长,著名的《隆中对》更是还没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