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通过自我身体锻炼企求长生不死的方法,统称为“内修术”。

  综上,无论金丹派还是内修派,可想而知他们的长生术的结果:

  如果从战国时代算起,几百年过去了,内修的方法,“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也就是说,本是想求长生,结果却短命而死。

  那么,金丹派又怎么样呢?

  秦皇汉武求仙药的运动,是彻底失败了。汉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话,叫做“金不可成,世不可度”。就是说,黄金是炼不成的,想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这两句话能够成为谚语,足见炼丹或炼金术失败程度之深。

  不过,实践中的失败,首先使内修派的方法和理论有了重大改变,由食气到食元气。

  魏晋时期,以“食气”为代表的内修术,在方法和理论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最重要的改变,是把大口大口的呼吸,变为所谓像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称为“胎息”。

  理论上,他们认为,以前的呼吸外气,是弄错了,食气,应该是呼吸“内气”,呼吸元气。这种呼吸方法,要求修炼者尽量控制自己的呼吸,使之非常微细,微细到鹅绒放在鼻子前面也感觉不到气息的出入,认为长期这样修炼,就可以使人长生不死。

  那么,内气为什么就能使人长生呢?新的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像胎儿那样,呼吸的是“元气”,所以可以长生不死。

  那么,什么是元气呢?元气概念有人认为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天地未形……宇宙生气……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地生成论或宇宙生成论。其“宇宙生气”,《太平御览》引为“宇宙生元气”,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元气概念的最早出处。也有人认为元气概念最早出现于《鹖冠子》的“天地成于元气”,其意义都是指宇宙或天地开始的气。

  由于元气仅是开始的气,所以和其他的气相比,也没有特别之处。刘歆造《三统历》,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王充作《论衡》,认为人从元气出生,死后又复归元气。真到汉末王符作《潜夫论》,说“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

  《潜夫论》也都是指开始的气,这算是朴素而粗陋的认知学说。

  ☆、第五六一章 长生不死与真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