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磕了磕烟灰,李路说,“以前你提到过,新光明厂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和人力负担。体制就不说了,国企的通病,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人力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退休人员这一块。这就是个雪球,越滚越大。得找出一个方案来,既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也能减轻企业的负担。这可是世纪难题。”

  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这样的题目不是李路或者王嘉庆能解答出来的。

  王嘉庆摆着手说,“那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摊了摊手,李路笑道,“那么好,改制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香港永基集团认为新光明厂的两大品牌不值钱,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南方15型手扶拖拉机,技术上计划没有门槛。现在已经有工厂开始仿制这款手扶拖拉机。现在的市场是供不应求,可是一旦市场饱和了,或者有厂家推出了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新光明厂怎么样来面对?”

  这是一个较为诛心的问题,让王嘉庆陷入了沉思。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生产不停,能够保持冷静头脑的人在于少数。生产什么市场只能接受什么的时代终究会过去,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很晚到来。许多国营企业纷纷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暴露出致命问题来,一方面是忙碌的车间,另一方面却依然要靠借贷度日。国家一旦断了根,把它们彻底推向市场,温室的花朵势必会倒在充满了狂风暴雨的市场上面。

  王嘉庆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第492章 新的公安保卫处副处长

  “精简人员编制,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起码能治好新光明厂一半的病。”李路道。

  王嘉庆思索良久,凝重地说道,“这两点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想必遇到的阻力会很大。”

  精简人员就要裁员,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就势必要压缩其他方面的投入,无论哪一点,涉及到的都是职工们切身的利益。难度可想而知。李路有一点没说出来,那就是国企受到上级领导机构行政命令的控制,很难像私营企业那样凭借着负责人的意识来行事,就更难把负责人的意识彻底贯彻了。

  王嘉庆这么一通折腾,想保住的不就是他个人对新光明厂的经营意识上的控制吗?要当好国企领导不容易,一方面要应对上级的行政约束,另一方面要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

  “说说怎么改吧,红星厂和奋远公司,打算怎样来入股新光明厂?”王嘉庆没有就之前的问题继续探讨,转而询问一些能够得到肯定答案的事情来。

  李路心里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在静观其变的十多天里,他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重新把事业做了规划,因此胸有成竹。

  “我会成立一家投资公司来做这个事情,技术、贸易等其他方面的合作,改制后的新光明厂再分别和红星厂或者其他什么公司去谈,投资公司只做资金方面的注入。”李路道,“这涉及到我这边的重组,需要点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