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事实上,不管这位皇帝如何复杂,如果我们不是从理论和概念层面出发,而是将他作为一个人来打量,从人的层面来开始工作的话,或许我们的讨论反倒会更加接近事实。或者换句话说,这样做的结果,至少不会更加远离事实。
我国东北农村有一个形容人幸福状态的说法,叫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意思是说,若能经常躺着不干活儿并且时不时地吃顿饺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一位东北农村的生产队长曾经相当严肃地询问一个城里来的插队知青:“你说毛主席每天吃什么?”知青显然无法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时的人们也无从知道毛主席对于辣椒、红烧肉与苦瓜的喜爱。于是发问者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毛主席肯定和皇上一样,每天都吃饺子。”
另外一个故事颇为异曲同工。
事情发生在中国的另一块土地上。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此地食糖供应极度短缺,人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很少的白糖或者红糖。平时,一碗红糖水或者白糖水是产妇、重病患者或极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到的崇高礼遇。于是,一位肩负对知青进行再教育重任的老队长问一个北京来的知青:“江青是不是每天都蘸着糖水吃馒头?”知青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的概念里,这似乎不是北京人特别应该不是江青享受生活的方式。老队长不等他回答,悠然神往地说:“江青肯定和娘娘似的,每顿饭都是两碗糖水,一碗红糖水,一碗白糖水,一口一换,可劲儿蘸!”
这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我亲身经历的,另一个大致也是出自亲历者之口。讲述这样的故事,仿佛一个廉价而无聊的段子,却至今都会令人心寒与心酸。从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事,回望六百年前的中国农民,我们可以肯定和意图说明的一点是,农民心中的愿望或者理想,必定与他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有过多年在社会最底层游走流浪的痛苦经历,通过十六年时间,他在血肉横飞之中,踏着无数人的尸骨,登上了皇帝至高无上的龙椅。这样的经历与位势落差,必定会投射到他的内心世界包括潜意识之中,这应该是我们理解这位大明帝国开国皇帝的行为、帝国各种制度建设和施政举措的重要参照。
我们知道,朱元璋在争夺天下时,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能够像一块特大号海绵,源源不断地从周围将有益的东西吸附到自己这里来。从李善长、刘伯温、宋濂、冯国用冯国胜兄弟,到那位来去飘忽的老儒朱升、名士叶兑、徽州硕儒唐仲实等,无一不是当时具有一流见识的人物。在中国历史的任何时代,此种人物均属珍稀资源——朱元璋成功地占有了这些资源。他们无不在日常事务或者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贡献着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从而营养了朱元璋。 ↑返回顶部↑
我国东北农村有一个形容人幸福状态的说法,叫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意思是说,若能经常躺着不干活儿并且时不时地吃顿饺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一位东北农村的生产队长曾经相当严肃地询问一个城里来的插队知青:“你说毛主席每天吃什么?”知青显然无法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时的人们也无从知道毛主席对于辣椒、红烧肉与苦瓜的喜爱。于是发问者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毛主席肯定和皇上一样,每天都吃饺子。”
另外一个故事颇为异曲同工。
事情发生在中国的另一块土地上。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此地食糖供应极度短缺,人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很少的白糖或者红糖。平时,一碗红糖水或者白糖水是产妇、重病患者或极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到的崇高礼遇。于是,一位肩负对知青进行再教育重任的老队长问一个北京来的知青:“江青是不是每天都蘸着糖水吃馒头?”知青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的概念里,这似乎不是北京人特别应该不是江青享受生活的方式。老队长不等他回答,悠然神往地说:“江青肯定和娘娘似的,每顿饭都是两碗糖水,一碗红糖水,一碗白糖水,一口一换,可劲儿蘸!”
这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我亲身经历的,另一个大致也是出自亲历者之口。讲述这样的故事,仿佛一个廉价而无聊的段子,却至今都会令人心寒与心酸。从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事,回望六百年前的中国农民,我们可以肯定和意图说明的一点是,农民心中的愿望或者理想,必定与他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有过多年在社会最底层游走流浪的痛苦经历,通过十六年时间,他在血肉横飞之中,踏着无数人的尸骨,登上了皇帝至高无上的龙椅。这样的经历与位势落差,必定会投射到他的内心世界包括潜意识之中,这应该是我们理解这位大明帝国开国皇帝的行为、帝国各种制度建设和施政举措的重要参照。
我们知道,朱元璋在争夺天下时,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能够像一块特大号海绵,源源不断地从周围将有益的东西吸附到自己这里来。从李善长、刘伯温、宋濂、冯国用冯国胜兄弟,到那位来去飘忽的老儒朱升、名士叶兑、徽州硕儒唐仲实等,无一不是当时具有一流见识的人物。在中国历史的任何时代,此种人物均属珍稀资源——朱元璋成功地占有了这些资源。他们无不在日常事务或者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贡献着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从而营养了朱元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