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2 / 3)
看到下面的大臣还没有做决定,李二脸色微微阴沉,最后直接站起来说道:“朕作为这天下之主,既然要为百姓建立公学,自然也要有所表现,朕也拿出一千两出来,在东都建立一座公学吧!”
这大唐的皇帝都出面了,他们这些大臣还有什么好做作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程咬金。
“俺老程以前没有读过什么书,到了现在才知道读书的重要,俺是个大老粗,既然这件事情能够让大唐更加强盛,那俺就支持,俺愿意捐赠三百两!”
在皇宫的一旁,侍郎专门记载,云毅捐钱一千两,为幽州建造公学,李二陛下也捐钱一千两,为东都建造公学,然后是程咬金捐钱三百两。
白纸黑字再加上这么多人的证明,到时候也不怕那些官员不认账,这个时候不认账,那就是找死!
有了程咬金作为代表,其他的那些官员开始慢慢的上前,都在考虑自己到底要捐赠多少,还有一些则是还在观望,等着最后做出决定。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二十章 最积极的人
“老夫这些年也存了一些积蓄,这是对于大唐的教育非常有帮助的一件大事,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孔家自然全力支持!老夫愿意出一千两,在襄州建立一座公学!”
孔颖达的话一下子就再一次吸引了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坐在上面的皇帝李二都有一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孔颖达,然后不动声色。
皇帝李二如此聪慧的人,自然已经想到了孔颖达如此做的目的,当真是好魄力,好谋算啊。
建造如此多的公学,就需要很多的教书先生,而大唐现在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是世家的子弟,其他就是儒门弟子,至于寒门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话,寒门弟子如果不是家境稍微好一些,或者是自己刻苦,找到书籍,找到能够教他读书识字的人,不然就是一辈子的文盲,这个时候没有文盲这个词的出现,把不会读书识字的人都叫做大老粗。
这个时候能够认得几个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认识很多的字,或者是读过书,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时候,教书先生是非常难得,要是真的建立了这么多的公学,肯定有学子去读书,那么到时候没有教书先生,怎么办?
孔颖达一下子就捐出来这么多,除了想要博一个名声,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要让他们儒家的那些没有中举,还没有一官半职的闲适书生,去当教书先生。
↑返回顶部↑
这大唐的皇帝都出面了,他们这些大臣还有什么好做作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程咬金。
“俺老程以前没有读过什么书,到了现在才知道读书的重要,俺是个大老粗,既然这件事情能够让大唐更加强盛,那俺就支持,俺愿意捐赠三百两!”
在皇宫的一旁,侍郎专门记载,云毅捐钱一千两,为幽州建造公学,李二陛下也捐钱一千两,为东都建造公学,然后是程咬金捐钱三百两。
白纸黑字再加上这么多人的证明,到时候也不怕那些官员不认账,这个时候不认账,那就是找死!
有了程咬金作为代表,其他的那些官员开始慢慢的上前,都在考虑自己到底要捐赠多少,还有一些则是还在观望,等着最后做出决定。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二十章 最积极的人
“老夫这些年也存了一些积蓄,这是对于大唐的教育非常有帮助的一件大事,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孔家自然全力支持!老夫愿意出一千两,在襄州建立一座公学!”
孔颖达的话一下子就再一次吸引了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坐在上面的皇帝李二都有一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孔颖达,然后不动声色。
皇帝李二如此聪慧的人,自然已经想到了孔颖达如此做的目的,当真是好魄力,好谋算啊。
建造如此多的公学,就需要很多的教书先生,而大唐现在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是世家的子弟,其他就是儒门弟子,至于寒门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话,寒门弟子如果不是家境稍微好一些,或者是自己刻苦,找到书籍,找到能够教他读书识字的人,不然就是一辈子的文盲,这个时候没有文盲这个词的出现,把不会读书识字的人都叫做大老粗。
这个时候能够认得几个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认识很多的字,或者是读过书,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时候,教书先生是非常难得,要是真的建立了这么多的公学,肯定有学子去读书,那么到时候没有教书先生,怎么办?
孔颖达一下子就捐出来这么多,除了想要博一个名声,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要让他们儒家的那些没有中举,还没有一官半职的闲适书生,去当教书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