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大的寝室空间里分成两半,一半靠窗,另一半靠门,两边摆设是一样的,一张床一张书桌和好几个柜子,前后两半用一个长横柜挡着,长横柜两旁有遮挡用的纱帘。

  虽然简单,但以学生宿舍来说,还是三十年前的宿舍来说,也算高级配置了。

  卓更甫随手把陶笛放在公共柜上,四肢灵敏地绕过长横柜,郑襄元还专注地瞧着那陶笛,就闻他简单介绍。

  「外面是朗之的,里面是我的。」

  那也就难怪他们整晚都在一起了,原来是这么单纯正派的吗?

  郑襄元有点不相信,随着卓更甫的行走路径掠过爸爸的书桌床铺,顺便偷瞧了一眼,爸爸的桌垫下有一张黑白照片,里面大大小小站了十来个人,旧,但是保存得很好。

  一跨过长横柜,卓更甫的区域与郑朗之相比稍嫌凌乱,不过大体上还算乱中有序,郑襄元本也想找找有什么有趣的东西,熟料注意力猝不及防地被桌上的文稿大大吸引。

  星星火光在心头燃了起来,她克制不住心里的衝动,只能惊呼,「你是陈教授的研究生?!」

  卓更甫回头望了一眼,「啊,对。」

  「你说你的研究领域是中子反应炉,难不成你们正在向政府申请这个计画?」

  这下卓更甫放下手边的东西,满脸惊奇,「你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这多伟大啊!是创举啊!这将影响后续三十年到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啊!」

  核能问题,虽然在后世极易引起争端,但在此时,基础建设尚未完备的朴质年代,欲发展科技建设,就得仰赖巨大能源,不论是民生用电,或是科技厂房,实际上,全离不开核能。

  在郑襄元的时代,已经有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致力发展风力、水力或生质能等天然能源,然而大宗的电力来源依旧是核能,发展核能等同决定了国家至少三十年的进步指数。

  学术是这样的,一旦在起步之时落后他国,将永远只能复製,无法超越创新,陈教授是国内研究核能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向政府提案在研究室设立反应炉的先驱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