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54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直到元代农学家王桢的农书,以及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水利》里,都提过相同的问题:“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仍用戽斗。”*

  何为戽斗,就是用竹篾等编成斗形,两人对站,拉绳汲水。

  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靠人浇灌。

  阿鲤又拿起了一个模型背书道:“这是十多年前改进的高转筒车,‘车戽可积为池沼’——哪怕是田地比河岸高,甚至田地在山上,也能灌溉到。”

  阿鲤自然说不清楚那么多原理,这种水车也是元明时候才有的,亦是写在王祯的农书之上“(高转筒车)日夜不息,绝胜人牛所转。此诚秘术,今表暴之,传于后世。”*

  每回翻看这些农书,姜握都觉得,在古代愿意把这些‘秘术’‘农事’记载下来的人,当真是心有赤诚的科学家。

  此时,阿鲤举起了最后一个水车。

  “这是新式水车。也是水斗式水轮车。”

  其实何为水车,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水撞击水车的轮子,产生动能。只是传统的水车,许多水的动能都是浪费的。

  而水斗式水轮机,却是通过改造的冲击式叶片,大大提高水动能的利用效率。且提高率十分惊人,几乎能百分百利用水的动能。

  经过计算,比普通水车小二十倍的水斗式水轮车,就可以提供普通水车的能量了。

  这便能解决许多‘水岸稍下,不容置车’,以及水流平缓,动能不足的问题。

  今日,姜握要带阿鲤去看的,就是立新式水车。

  阿鲤转着手里的水车,其实有些不明白:“太母,为什么如果水斗式水轮水车的转速,是水流撞上这种冲击式叶片速度的一半时候,就能几乎百分百利用水的动能呢?”

  姜握诚实回答:“我其实也不太懂。阿鲤如果想知道更多,到时候可以问城建署的研究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