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第123节(5 / 7)
按理,这位钱大人只是翰林院的正六品编撰,其实这事跟他关系不大,可谁让太子殿下对钱大人信重呢。
钱有福颔首,脑袋里快速思量着太子找他会问什么,他该如何应对。
等马车到了宫门口,钱有福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章程。
也幸亏他早有准备,进了南书房后,太子根本没有给他思考时间,上来就直接问他,山东、河北冰雹地方官员处置不当,闹出乱子的事,他怎么看?
“以臣之见,首先还是要以安抚百姓为要。”这时代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而且因为穷,家家户户日子过的都紧巴巴的。这一季粮食收下来,大多数就只能留撑到下一季的粮食,现在老天爷突然来这么一出,眼瞅着他们下一季粮食就要出问题,一家人面临着要饿死,老百姓不慌才怪。
旁边立时有人冷哼,“钱大人说的倒是轻巧,朝廷没钱,如何安抚?”拿什么安抚?
“开仓借粮。”
“开仓借粮?”旁边几位大人面面相觑,他们都只听过开仓放粮,还没听过开仓借粮。“钱大人说的这‘开仓借粮’不知是怎么个借法?”
这个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需官府开放粮仓,允许实在吃不上饭的人家到义仓借一定数额的粮食即可。”
不需要补足百姓因为这场冰雹造成的所有的损失,只需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希望。民心就能暂且安抚住。不需要太多银钱。
等南边粮仓的粮食下来,朝廷应该也能匀出一些税赋,到时候再买一些南边的粮食运过去,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发下去,这样大部分危机就都可以解除了。
“钱大人还是太年轻,问题想的太简单了。钱大人相不相信,只要义仓可以借粮的消息放出去,立马就会有一堆人拿着家里东西去把义仓的粮食全部借完,甚至一个操作不好,还会出现疯抢□□的局面……”
“我相信”钱有福点头,“可是做事情,本来不就是遇到问题去解决吗?如果觉得这个办法不行,那个办法不行,就全都一棍子打死不去尝试,那这个问题不是一直都在吗?”至少他提出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案不是吗?
“至于诸位大人担忧的,可能有人多借,这个很容易解决,可以凭借户籍登记,限定每户可以借的数量。怕有人抢,这个也很好解决,可以每个村每个胡同分批次到粮仓借粮。这个过程中,由衙役或者附近的驻军帮忙维持秩序,但凡有人敢抢或者不讲道理,直接投入大狱,只要有几个杀鸡儆猴的,其他人想来不敢乱来。”
秦父等人闻言点头,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返回顶部↑
钱有福颔首,脑袋里快速思量着太子找他会问什么,他该如何应对。
等马车到了宫门口,钱有福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章程。
也幸亏他早有准备,进了南书房后,太子根本没有给他思考时间,上来就直接问他,山东、河北冰雹地方官员处置不当,闹出乱子的事,他怎么看?
“以臣之见,首先还是要以安抚百姓为要。”这时代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而且因为穷,家家户户日子过的都紧巴巴的。这一季粮食收下来,大多数就只能留撑到下一季的粮食,现在老天爷突然来这么一出,眼瞅着他们下一季粮食就要出问题,一家人面临着要饿死,老百姓不慌才怪。
旁边立时有人冷哼,“钱大人说的倒是轻巧,朝廷没钱,如何安抚?”拿什么安抚?
“开仓借粮。”
“开仓借粮?”旁边几位大人面面相觑,他们都只听过开仓放粮,还没听过开仓借粮。“钱大人说的这‘开仓借粮’不知是怎么个借法?”
这个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需官府开放粮仓,允许实在吃不上饭的人家到义仓借一定数额的粮食即可。”
不需要补足百姓因为这场冰雹造成的所有的损失,只需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希望。民心就能暂且安抚住。不需要太多银钱。
等南边粮仓的粮食下来,朝廷应该也能匀出一些税赋,到时候再买一些南边的粮食运过去,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发下去,这样大部分危机就都可以解除了。
“钱大人还是太年轻,问题想的太简单了。钱大人相不相信,只要义仓可以借粮的消息放出去,立马就会有一堆人拿着家里东西去把义仓的粮食全部借完,甚至一个操作不好,还会出现疯抢□□的局面……”
“我相信”钱有福点头,“可是做事情,本来不就是遇到问题去解决吗?如果觉得这个办法不行,那个办法不行,就全都一棍子打死不去尝试,那这个问题不是一直都在吗?”至少他提出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案不是吗?
“至于诸位大人担忧的,可能有人多借,这个很容易解决,可以凭借户籍登记,限定每户可以借的数量。怕有人抢,这个也很好解决,可以每个村每个胡同分批次到粮仓借粮。这个过程中,由衙役或者附近的驻军帮忙维持秩序,但凡有人敢抢或者不讲道理,直接投入大狱,只要有几个杀鸡儆猴的,其他人想来不敢乱来。”
秦父等人闻言点头,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