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2)
3.卡罗尔·巴登的个性比拉莫托夫斯基案的其他被告人更鲜明。在一定程度上,这和他的写作能力有关:相比其他被告人,他能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他写的材料也比其他人多。但我认为,他也比其他人更善良;他表达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痛悔,而且在他生命中许多关键的转折点上,他似乎都“很倒霉”。在本案的所有被告人中,法院对他的判罚最重,但在案发当日他显然并不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我甚至倾向于相信他的说法:那天他几乎都没有出现在镇广场上。他最终获判死刑,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在服刑了—他因自1942年起加入德国宪兵而获判六年有期徒刑。
他一开始会倒霉是因为他来自西里西亚(Siliesia),且自幼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出于这个原因,他自然就成了德国人和耶德瓦布内当地居民之间的“媒介”,并最终加入了德国的警察机关。他的父亲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一个钟表匠。老巴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效力于奥匈帝国军队,之后在钟表厂里做机械工学徒,工作时有时无,直到1936年,他定居在了耶德瓦布内,在那里的机械工厂工作。1939年3月,老巴登又丢了工作,当时他有七个孩子要养活。(MC,SOŁ123/496-499) ↑返回顶部↑
他一开始会倒霉是因为他来自西里西亚(Siliesia),且自幼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出于这个原因,他自然就成了德国人和耶德瓦布内当地居民之间的“媒介”,并最终加入了德国的警察机关。他的父亲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一个钟表匠。老巴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效力于奥匈帝国军队,之后在钟表厂里做机械工学徒,工作时有时无,直到1936年,他定居在了耶德瓦布内,在那里的机械工厂工作。1939年3月,老巴登又丢了工作,当时他有七个孩子要养活。(MC,SOŁ123/496-4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