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143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元澈当即反问:“那么尚书令是否觉得若以此断,薛公九泉之下也要寒心?河东世家也要寒心?先皇与先皇后也要寒心?至于众情拳拳,朕也想问何为众情?是否乱军悖逆,法不责众,就是众情?是否奸佞联袂,威逼皇帝,也叫众情?”见王济语噎不能回答,元澈也拉下脸来,阴沉道,“当日内宫兵祸,薛公、舞阳侯俱有参预,尚书令既然在治,却不能为先帝一挽颓势,朕至今想来,也是不解啊。”

  王济听闻此言,目光也变得冰冷,连一句臣知罪都不愿意说,只是沉默不言。

  “既如此。”元澈深吸一口气,对众人道,“涉及薛公一事,廷尉可先行查清。天色已晚,众卿若处理完公务,也要早些休息。”元澈说完便在刘炳的搀扶下,离开了御座,转入殿后。

  彭耽书与陆昭两人先走出殿外,随后王济赶忙跟上,屏退跟着这些主官的僚属,望着陆昭低吼道:“陆刺史果真要不留退路,做得如此决绝?”

  王济虽然未屏退彭耽书,但彭耽书此时也知趣离开,毕竟彭家和王家也有联姻,她与陆昭也有私交,倒也不必过多介入。

  待彭耽书离开之后,陆昭才笑了笑,此时冬霾云积,提灯的侍从也在数步之远,权臣的面孔与声音,皆浸沐于黑暗之中:“帝后之死,薛家是见证,你汉中王家也是见证,总要有人背负这个罪孽,不是薛家就是你王家。宫变之事尚书令螳螂捕蝉,先皇黄雀在后,甚至我父母俱亡都是命中注定。这些我都无从选择,但我总能选择谁来背负这个罪孽吧。若论证据,或许尚书令罪不至此,甚至还算得上清白之身,只是一人之修,到底难承天下之运。一人之罪,有时却能代以众人之孽。”

  王济静静望着陆昭,眯起了眼睛:“既如此,那你我两家也不必再留情面了。”

  “尚书令现在不留情面,已经晚了。皇储之事,何其凶险。既然起事,机会把握不住,便只会暴露意图。你只想到引诱薛琬入局,哄骗杨宁入彀,自己退在后方,永远留余地。可是尚书令,你自己都没有赌上全部,谁又会跟你一起赌上全部?站在权力塔尖交手,脚下永远没有回旋余地。比起魏武、比起宣王,尚书令到底输了一分血性。”陆昭颇为怜悯地看向王济,走到他身边,低声道,“尚书令那时应该亲自前往司徒府,拉着吴太保、王中书,一起送送先皇走一程的。”

  陆昭在夜色下离开了。

  王济望着年轻人的背影,第一次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与不可言说的恐惧。

  汉制,皇帝居丧,三日除服,但一年之内仍要避免声色之娱。元澈也不好堂而皇之的召陆昭去寝殿,因此仍在宣室殿后殿以见外臣礼与陆昭吃一顿夜宵,其实不过一碗清粥罢了。

  “明日丹阳郡公归府主持丧仪,我让吴玥送你回家。”元澈手中的勺子在稠稠的白粥里搅着,“你若想在家里住上几日,倒也无妨。”

  “州府这几天事务多。现在吏员还没招上来,耽书那里也勉强支撑,两边都离不得人。”陆昭道,“我明日还是回来吧。”她抬首不知不觉碰上了元澈的目光,那一刻似乎感到对方的眼中有些难以捉摸的光亮。

  “正要问你扩招吏员的事。”元澈道,“其实这次你本不必这样迂回,直接捕了汪晟、薛乘一干人等了事。如今广接诉讼,王济那里又给你推波助澜,关陇世族一个劲的闹腾,几千案卷,你又是何苦来。”

  “可能我贪心吧。”陆昭用帕子拭了拭嘴角,笑了笑,“国家积弊,世族一轮轮博弈,轮流畸大,可是畸大之后便是零和博弈下的内部相互咬合,最终消耗了国力与民力,自我坍塌。东晋之亡便亡于此。这一次,我不仅仅要肃清汉中王氏,连同汉中王氏仰赖的基层文吏、近畿的司法流程、乃至于部分关陇世族都要肃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