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很久,也许时间很短,主要是大家心惊胆颤,担心随时会有炮弹射中他们的站立处,一时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由于两侧城墙受损严重,致使静海城门的整体结构受到破坏,再也无法支撑城门之上高逾四丈的城楼,在“吱吱呀呀”叫人听了心里极难受的异响中,静海门城楼连同下面的城门洞一起发生垮塌。

  这一次的垮塌,动静更为巨大,烟尘漫卷而起,甚至都有碎石冲击到静江门城楼之上,撞得盾牌咔咔剧响。

  等到烟尘落下,就见整座静海门彻底变成一堆残墟,而远处的梁军炮舰这时候已经集结阵形,往北岸徐徐撤去。

  身形削瘦的少年,要不是身后张平暗中伸手撑着他的后背,甚至都无法站立在城楼之上……

  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

  炮击不需半日,就彻底摧毁静海门的瓮城、城楼,虽说梁军战船在黄昏之前就已经撤回北岸,漫天席卷的烟尘也渐渐落定,但满目疮痍的残墟,带给大楚朝臣的骇然惊惧,却还迟迟没有消散掉。

  朝臣大多各自归去,但诸部侍郎及都虞候以上的将臣犹是还失魂落魄的留在崇文殿里。

  炮击静海门之后,梁军照战书约定就撤回北岸,御卫亲军除了收复一地残墟外,也无需登船追击,但等到三天后,梁军还将正式在采石矶登岸,还将计划在采石矶与北岸之间搭建渡江浮桥,到时候数以万计的梁军兵马,如潮水一般往南汹涌而来,要怎么办?

  采石矶位于京兆府当涂县境内,东距金陵城七十余里,西邻繁昌县,北岸就是大梁东湖府的武寿县。

  采石矶所处的长江水道,受两岸低山丘陵的束缚,即便于汛期,江面也就仅有六七里许宽。

  此时采石矶北面,正当江心还有一座长约十数里、宽三五里不等的沙洲。

  扣除掉沙洲,采石矶南北两岸的水域,最窄处加起来也就仅有四里宽。

  长江中下游地处冲积平原,两侧没有修建大规模的堤岸,汛期江水往两岸弥漫,江面最为开阔的地方可以达到上百里。

  不管怎么说,采石矶乃是金陵附近最适宜大股兵马渡江的地点之一,再往下游,差不多就要到润州境内,才有更好的渡江地点。

  这么一处战略要冲,早在天佑帝时期,就修筑多座防垒军塞,控扼长江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