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欲燃 第11节(4 / 7)
皇帝这样克制,不肯展露分毫。可他越是克制,反而让太后嗅出可能。皇帝若是一时被美色所惑,大可以不必如此克制,他是大权在握的天子,宫内美人皆为他私有,莫说先帝只是他叔叔,便是他生父,他也能将先帝旧人据为己有。阖宫被守得铁桶一般,一时的贪欢甚至传不到前朝去。皇帝得偿所愿之后,若喜欢就宠上一时,若厌了就丢开,朝臣顶多指摘他私德有亏,萧沁瓷无家族可依,苏家更不会为她出头,就连太后,甚至都是乐见此事的。
但他没有做。
再往前追根溯源,太后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是何时起的,平宗在时常常叫这个侄子伴驾,饮风宴月,歌舞升平,言语间甚至动过把萧沁瓷赏给他的念头,最后又不了了之,这桩风月出现得无迹可寻,除了皇帝本人,只怕谁也不清楚。
但太后既然窥见了,就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好机会。
萧沁瓷以为太后是借着求皇帝让她还俗返家的恩典才窥出的帝王真心,可太后的谋划远比那要早,不过是挑了那样一个挑明的时机。太后不敢再拖,宫里女子的花期那样短,谁也说不清皇帝的心思能持续到几时,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东西,皇帝尤其如此。
她知晓以萧沁瓷的聪慧只要露了端倪她就能发现,可她没料到的是一贯温顺听话的萧沁瓷竟有了不愿的迹象。
她忌惮萧沁瓷的稳重听话,可当萧沁瓷试图脱离她的掌控时她又无比恼怒。她谋划了那么多,为的就是求取一时利益,若她不能赢,那要棋子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太后怎么会容忍自己的百般谋划为她人做嫁衣。
但萧沁瓷是人,要为自己打算也无可厚非。太后饮了一口蜜水,先前的恼意渐渐平息,是人就有私心,她不能永远指望一个人做乖乖听话的棋子,除非她握住棋子的软肋。
萧沁瓷因着昔年相救的恩情入了宫,甘愿做太后固宠的工具,纵然最后没有成事,反而落入尴尬处境,也不曾有过怨言,依旧是柔顺听话。
太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寻不到她的错漏。她这个侄女无依无靠,对权势似乎也并不热衷,行止规整完美,无可挑剔,叫人不能放心。
直到无意间听起苏晴说了一桩小事。
萧沁瓷眉眼平淡,瞧不出那样深的心思下面竟然还是一个极念旧情的人。
可惜啊,她念着的不是同苏家、同太后的旧情。
太后晾着萧沁瓷,转而心平气和地问起苏晴的亲事。
↑返回顶部↑
但他没有做。
再往前追根溯源,太后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是何时起的,平宗在时常常叫这个侄子伴驾,饮风宴月,歌舞升平,言语间甚至动过把萧沁瓷赏给他的念头,最后又不了了之,这桩风月出现得无迹可寻,除了皇帝本人,只怕谁也不清楚。
但太后既然窥见了,就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好机会。
萧沁瓷以为太后是借着求皇帝让她还俗返家的恩典才窥出的帝王真心,可太后的谋划远比那要早,不过是挑了那样一个挑明的时机。太后不敢再拖,宫里女子的花期那样短,谁也说不清皇帝的心思能持续到几时,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东西,皇帝尤其如此。
她知晓以萧沁瓷的聪慧只要露了端倪她就能发现,可她没料到的是一贯温顺听话的萧沁瓷竟有了不愿的迹象。
她忌惮萧沁瓷的稳重听话,可当萧沁瓷试图脱离她的掌控时她又无比恼怒。她谋划了那么多,为的就是求取一时利益,若她不能赢,那要棋子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太后怎么会容忍自己的百般谋划为她人做嫁衣。
但萧沁瓷是人,要为自己打算也无可厚非。太后饮了一口蜜水,先前的恼意渐渐平息,是人就有私心,她不能永远指望一个人做乖乖听话的棋子,除非她握住棋子的软肋。
萧沁瓷因着昔年相救的恩情入了宫,甘愿做太后固宠的工具,纵然最后没有成事,反而落入尴尬处境,也不曾有过怨言,依旧是柔顺听话。
太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寻不到她的错漏。她这个侄女无依无靠,对权势似乎也并不热衷,行止规整完美,无可挑剔,叫人不能放心。
直到无意间听起苏晴说了一桩小事。
萧沁瓷眉眼平淡,瞧不出那样深的心思下面竟然还是一个极念旧情的人。
可惜啊,她念着的不是同苏家、同太后的旧情。
太后晾着萧沁瓷,转而心平气和地问起苏晴的亲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