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03节(2 / 7)
只见那书信摊子后头坐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汉子,无论是体格还是面相,瞧着都不像读书人。
“画好了画好了,下一位——”汉子招呼一声,手脚麻利地换了张新的信纸,又招呼下一位上前来。
陆尚没有跟在队伍后面凑热闹,只从侧面去看,只见那汉子在纸上并没有写太多字,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些很是粗糙的小人画,若是画得实在不像了,才会用文字解释一二。
詹顺安也瞧见了这边的情况,不禁疑惑:“这不跟夫人之前的书信摊子一样吗?这京中竟也有以画代字的?”
这也是陆尚所不解的。
他倒没觉得,在信上画画的主意只有他能想出,偏偏那汉子画得简笔画太过奇特了,可不就是当年他去书信摊子上帮忙,偶尔画过的火柴人。
后来姜婉宁生意太忙,也会用火柴人简笔代替人物,只到底还是精细画作更多一些,火柴人的流传并不算广。
几件巧合全撞在一起,也不怪他诧异。
因着这点意外,陆尚索性在旁边等了一会儿,想等书信摊前的百姓散得差不多了,他也好上去打探一二。
只是他到底低估了免费书信摊子对平民百姓们的吸引力,他和詹顺安等了小半个时辰,摊前的队伍反是越来越长。
也是从后来的百姓口中,他们得知那位画画的汉子并非专职替人写信,他有正当营生,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京中,但只要是回来了,一准会来城门替人写信。
听说那汉子早些年出海行商,与家中人断了联系,不知家中贫苦,直至老母几经辗转给他送了书信来,才知原是父亲时日无多,又有发妻辛苦拉扯大了他的未曾谋面的亲子。
汉子匆匆赶回家中,正好赶上了与父亲到最后一面,后来又从老母口中得知,他家中本拿不出请人写信的钱,若非碰上了好心人,只怕短时间内是联系不上他的。
那汉子本想亲自去感谢老母口中的好心人,奈何寻了好几日也没寻着人,又逢他跟随出海的商队将要起航,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带上家人一同赶回京中。
只是汉子也是个重情义的,他感念当年那位好心人,这几年在京中的时间长了点,就学着那位好心人,在城门口支了个写信摊子,分文不取,只给贫苦百姓写。
↑返回顶部↑
“画好了画好了,下一位——”汉子招呼一声,手脚麻利地换了张新的信纸,又招呼下一位上前来。
陆尚没有跟在队伍后面凑热闹,只从侧面去看,只见那汉子在纸上并没有写太多字,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些很是粗糙的小人画,若是画得实在不像了,才会用文字解释一二。
詹顺安也瞧见了这边的情况,不禁疑惑:“这不跟夫人之前的书信摊子一样吗?这京中竟也有以画代字的?”
这也是陆尚所不解的。
他倒没觉得,在信上画画的主意只有他能想出,偏偏那汉子画得简笔画太过奇特了,可不就是当年他去书信摊子上帮忙,偶尔画过的火柴人。
后来姜婉宁生意太忙,也会用火柴人简笔代替人物,只到底还是精细画作更多一些,火柴人的流传并不算广。
几件巧合全撞在一起,也不怪他诧异。
因着这点意外,陆尚索性在旁边等了一会儿,想等书信摊前的百姓散得差不多了,他也好上去打探一二。
只是他到底低估了免费书信摊子对平民百姓们的吸引力,他和詹顺安等了小半个时辰,摊前的队伍反是越来越长。
也是从后来的百姓口中,他们得知那位画画的汉子并非专职替人写信,他有正当营生,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京中,但只要是回来了,一准会来城门替人写信。
听说那汉子早些年出海行商,与家中人断了联系,不知家中贫苦,直至老母几经辗转给他送了书信来,才知原是父亲时日无多,又有发妻辛苦拉扯大了他的未曾谋面的亲子。
汉子匆匆赶回家中,正好赶上了与父亲到最后一面,后来又从老母口中得知,他家中本拿不出请人写信的钱,若非碰上了好心人,只怕短时间内是联系不上他的。
那汉子本想亲自去感谢老母口中的好心人,奈何寻了好几日也没寻着人,又逢他跟随出海的商队将要起航,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带上家人一同赶回京中。
只是汉子也是个重情义的,他感念当年那位好心人,这几年在京中的时间长了点,就学着那位好心人,在城门口支了个写信摊子,分文不取,只给贫苦百姓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