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02节(3 / 7)
转眼间到了四月底,会试如期开考。
此番会试的主监考官乃是当朝左丞,三名副监考中便有一位在姜父给的名单上,姓王,现任翰林侍讲,已连续监考了两届会试,又是阅卷的主笔之一,倦华而不实,好务实文风。
陆尚在得知此次会试的几位监考后,只专程打听了一番他们的喜好,至于说提前与那位王侍讲结识什么的,会试在即,为了避免徒增事端,他倒没想多此一举。
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只考试时间从原本的三日改为六日,在这六天里,考生除如厕外不得离开号房,也不许携带除纸笔之外的任何东西,至于吃食被褥等,自新皇登基后也不许自己携带了,改成到了相应时间会有官兵分发。
对于这一改变,陆尚倒是乐见其成,这样既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也省去许多他为琐事操心的时间。
入考场前他与互保的其余四人碰了个面,又互相检查了携带的东西,很快便去了检查的队伍后面排着,等官兵检查后,直至入了考场才分开,各自去寻自己的号房。
锣鼓声响,考场门关,考试正式开始。
大昭的会试分诗赋、经义、策问三场,其中诗赋一天,经义两天,策问三天,不得交头接耳,亦不可提前交卷。
陆尚拿到试卷后,先是将所有题目先看了一遍,待看见了占比最重的策问后,却是不禁眉心一挑。
他很快沉下心,从头开始作答。
他于诗赋并无什么天赋,全靠姜婉宁给了他能应付大多数题目的范文,临时套用,没有一分真情实感,全是技术。
因着他对诗赋没什么追求,只要能按着题目写出就好,自然也不会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会试开考不过半天,他就将四道诗赋题全在草稿上写好了。
在他落笔时,正好赶上分发午饭的时间,陆尚索性停了笔,先等用过午膳,到了下午再做誊抄。
晌午饭是最简单的白面馒头就冷水,有些家庭富裕的学子吃不惯,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勉强塞下去半个馒头,等胃里不翻腾了,就赶紧继续下午的答题。
大昭的会试不许考生自行携带蜡烛,考场也是不给分发的,以至到了晚上,考场内一片漆黑,自然也没有连夜作答一说。
↑返回顶部↑
此番会试的主监考官乃是当朝左丞,三名副监考中便有一位在姜父给的名单上,姓王,现任翰林侍讲,已连续监考了两届会试,又是阅卷的主笔之一,倦华而不实,好务实文风。
陆尚在得知此次会试的几位监考后,只专程打听了一番他们的喜好,至于说提前与那位王侍讲结识什么的,会试在即,为了避免徒增事端,他倒没想多此一举。
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只考试时间从原本的三日改为六日,在这六天里,考生除如厕外不得离开号房,也不许携带除纸笔之外的任何东西,至于吃食被褥等,自新皇登基后也不许自己携带了,改成到了相应时间会有官兵分发。
对于这一改变,陆尚倒是乐见其成,这样既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也省去许多他为琐事操心的时间。
入考场前他与互保的其余四人碰了个面,又互相检查了携带的东西,很快便去了检查的队伍后面排着,等官兵检查后,直至入了考场才分开,各自去寻自己的号房。
锣鼓声响,考场门关,考试正式开始。
大昭的会试分诗赋、经义、策问三场,其中诗赋一天,经义两天,策问三天,不得交头接耳,亦不可提前交卷。
陆尚拿到试卷后,先是将所有题目先看了一遍,待看见了占比最重的策问后,却是不禁眉心一挑。
他很快沉下心,从头开始作答。
他于诗赋并无什么天赋,全靠姜婉宁给了他能应付大多数题目的范文,临时套用,没有一分真情实感,全是技术。
因着他对诗赋没什么追求,只要能按着题目写出就好,自然也不会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会试开考不过半天,他就将四道诗赋题全在草稿上写好了。
在他落笔时,正好赶上分发午饭的时间,陆尚索性停了笔,先等用过午膳,到了下午再做誊抄。
晌午饭是最简单的白面馒头就冷水,有些家庭富裕的学子吃不惯,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勉强塞下去半个馒头,等胃里不翻腾了,就赶紧继续下午的答题。
大昭的会试不许考生自行携带蜡烛,考场也是不给分发的,以至到了晚上,考场内一片漆黑,自然也没有连夜作答一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