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特别篇:春灯谜(2 / 7)
后有谜目“戏曲人名”,又有一“璧”字,乃是沉璧所作。[1]
“我已得了,莫教枝上啼——”南婉青抚掌笑道,“崔莺莺。”
众人不解:“这有什么说法?”
南婉青道:“此句出自唐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可不正是‘催莺莺’?”
众人皆笑道:“妙极妙极。”
“我已猜着了,有什么赏的?”南婉青望向宇文序,“从前昭阳殿是我做东,今日宣室殿灯会,自然是你做东了。”
宇文序顺着她的兴致:“你要什么赏?”
南婉青道:“前些年我赏金银锞子各六枚,陛下宽仁大度,自是要远远胜过我的。也毋须太多,讨一个吉利数,银锞子十六枚,金锞子……与它凑个六十六便可。”
宫制锞子一枚七钱,五十枚金锞子为黄金三十五两,合白银一百七十五两,十六枚银锞子为白银十一两二钱,六十六个金银锞子约为白银二百两。[2]
一条灯谜二百两,南婉青狮子大开口,众人暗暗心惊,未敢肖想赏赐,宇文序却爽快点了头。
渔歌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横飞,面上强作镇定,与南婉青相看一眼,福身请道:“请陛下取灯谜。”
宇文序方欲行动,南婉青又开了口:“你拳头大,下手又没个轻重,仔细把灯笼捣坏了,渔歌替你取一个。”宇文序依着她应允,渔歌将手探入灯笼,抖出袖子里的竹筒,敛眉奉上。
芙蓉面,云鬓解双螺。
何见人间烟火色,望舒驰月踏菱歌。
夜雨挽星河。
↑返回顶部↑
“我已得了,莫教枝上啼——”南婉青抚掌笑道,“崔莺莺。”
众人不解:“这有什么说法?”
南婉青道:“此句出自唐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可不正是‘催莺莺’?”
众人皆笑道:“妙极妙极。”
“我已猜着了,有什么赏的?”南婉青望向宇文序,“从前昭阳殿是我做东,今日宣室殿灯会,自然是你做东了。”
宇文序顺着她的兴致:“你要什么赏?”
南婉青道:“前些年我赏金银锞子各六枚,陛下宽仁大度,自是要远远胜过我的。也毋须太多,讨一个吉利数,银锞子十六枚,金锞子……与它凑个六十六便可。”
宫制锞子一枚七钱,五十枚金锞子为黄金三十五两,合白银一百七十五两,十六枚银锞子为白银十一两二钱,六十六个金银锞子约为白银二百两。[2]
一条灯谜二百两,南婉青狮子大开口,众人暗暗心惊,未敢肖想赏赐,宇文序却爽快点了头。
渔歌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横飞,面上强作镇定,与南婉青相看一眼,福身请道:“请陛下取灯谜。”
宇文序方欲行动,南婉青又开了口:“你拳头大,下手又没个轻重,仔细把灯笼捣坏了,渔歌替你取一个。”宇文序依着她应允,渔歌将手探入灯笼,抖出袖子里的竹筒,敛眉奉上。
芙蓉面,云鬓解双螺。
何见人间烟火色,望舒驰月踏菱歌。
夜雨挽星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