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27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在还有青鸟快递,寄信,能在纸面上谈论佛法,要这都不成,也太糟了。”

  “我就爱跟你们大唐的僧人聊天,你们佛法造诣各个都很精深,比我好多了……”

  陈玄奘抓住重点,他佛法造诣不好吗?

  可看台上讲佛教小故事,讲得那叫一个抑扬顿挫,听的人眼珠子都不舍得转了。

  他这样想,便以委婉的形式问出来,智方笑道:“瞧你说的,会俗讲,不代表善修经。”

  陈玄奘不懂了,此话怎讲?

  智方说:“你既是十二郎的友人,想来对咱们也有些了解,论佛经数,咱这的许多都不如大唐,更不如西天。”

  先前就说过,这里的佛教,起源于佛门的反叛分子,他们不同意佛门的一些做法,才跨越山海,来到东洲,建立他们心中的佛门。

  然而,搞一门宗教得有基础,譬如佛经,他们中有些固然能造出自己的经书,可佛教的起源实在是太深了,且这群人想,他们只是不苟同西天人的传经手段,对经书本身没意见啊!

  于是,东洲僧人学经,学的也是西天的经。

  一开始还好,进度跟南部僧人保持一致,可随着时间推移,天竺人不断将经书传入大唐,大唐的僧人又以学经为己任,不搞社会活动,久而久之,唐的知名僧人各个成学术大师,对各种经书了熟于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举个生命形象的例子,这些大唐的僧侣,主打钻研佛法,而东洲的,擅长深入民间、格物致知。

  从取长补短的角度来看,问佛经相关问题,不找唐僧找谁?

  机会难得,智方逮着陈玄奘一个劲薅羊毛,跟陈玄奘一开始的想法不同,智方跟他请教了许多问题,都跟佛经理解相关。

  待他解决完智方的问题,对方也高兴起来,陈玄奘趁势问俗讲意义之何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