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新帝 第79节(6 / 7)
潇鹤摇了摇头,“我正是为了此事而来,我按照公子的吩咐去了临安,想将姜老夫人接到京城来,接进宫里陪皇后娘娘,可却得知姜怀瑾已经先一步将姜老夫人接回了幽州。”
“我知道了。”
天色黑沉,皇城却是灯火通明,文武百官听说定王要打到了京城,都觉得惶惶不安,叛军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名号不过是唬弄无知的百姓,那些在朝堂上混迹多年的文武百官都知晓,一旦皇城攻破,便意味着大熠会陷入动荡和分裂。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如何会不知晓这个道理。
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故陆庭筠在宣布退朝之后,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离开,都自愿留下来讨论兵马、粮草和守城的布置,讨论京城的布防。
这一次,他们不是惧怕权势而留下,而是忧心自己,忧心家人,忧心天下百姓,这才会自主地选择留下来。
“公子,姜怀瑾为人鲁莽冲动,根本不足为虑,或许公子的担心根本就不存在呢,公子比去幽州定能旗开得胜。”
第64章 第64章
◎他的吻很温柔◎
陆庭筠听闻皱起了眉头, “不可轻敌,姜怀瑾已非往日可比,他赶在我们之前将姜家人接走, 便说明他的计划周全,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能劝得定王起兵, 又在短短一个月内攻下了青州和沧州,便足以表明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领兵打仗是他的优势, 我不如他。万不可轻敌。”
姜老夫人是对崔莺最重要的人, 姜怀瑾将姜老夫人接走,只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
晚些时候, 沈柔派人来传信,说她已经会安排马车于亥时在西侧的承乾门接应,西侧门是长禄带兵守城门, 沈柔可以设法拖住长禄。
崔莺便可以趁机从西侧门出宫。
崔莺正坐在镜前梳妆, 玉璧则在旁劝道:“娘娘真的要答应沈娘子吗?奴婢觉得她根本就没安好心,会不会是那沈娘子的陷阱?
↑返回顶部↑
“我知道了。”
天色黑沉,皇城却是灯火通明,文武百官听说定王要打到了京城,都觉得惶惶不安,叛军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名号不过是唬弄无知的百姓,那些在朝堂上混迹多年的文武百官都知晓,一旦皇城攻破,便意味着大熠会陷入动荡和分裂。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如何会不知晓这个道理。
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故陆庭筠在宣布退朝之后,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离开,都自愿留下来讨论兵马、粮草和守城的布置,讨论京城的布防。
这一次,他们不是惧怕权势而留下,而是忧心自己,忧心家人,忧心天下百姓,这才会自主地选择留下来。
“公子,姜怀瑾为人鲁莽冲动,根本不足为虑,或许公子的担心根本就不存在呢,公子比去幽州定能旗开得胜。”
第64章 第64章
◎他的吻很温柔◎
陆庭筠听闻皱起了眉头, “不可轻敌,姜怀瑾已非往日可比,他赶在我们之前将姜家人接走, 便说明他的计划周全,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能劝得定王起兵, 又在短短一个月内攻下了青州和沧州,便足以表明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领兵打仗是他的优势, 我不如他。万不可轻敌。”
姜老夫人是对崔莺最重要的人, 姜怀瑾将姜老夫人接走,只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
晚些时候, 沈柔派人来传信,说她已经会安排马车于亥时在西侧的承乾门接应,西侧门是长禄带兵守城门, 沈柔可以设法拖住长禄。
崔莺便可以趁机从西侧门出宫。
崔莺正坐在镜前梳妆, 玉璧则在旁劝道:“娘娘真的要答应沈娘子吗?奴婢觉得她根本就没安好心,会不会是那沈娘子的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