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目前整个国家的发展很顺利,国库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许多,全国上下除了少数地方以外,基本上都是风调雨顺,看到各地上呈的奏报,心想今年的秋收一定会很丰满。

  中国古代历朝都是以农为本,每一代明主圣君都是推行贯彻重农轻商这一个方针,这倒并不是因为那些帝王太笨了,只知道种地不懂得发展商业。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历朝历代以来,中国的粮食都不够吃,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工业商业的还从何谈起。我知道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界,中国的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了,但每年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存备。

  所以说中国的历史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朝代更替,除了是封建制度的弊端外,更主要和更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每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土地大量兼并,再加上点天灾人祸,底层的农民没饭吃,活不下去了,就开始造反,然后就是大规模的战争,等人口降到一定数量,粮食又够吃了,也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然后就是照着这个循环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中期,土豆、米玉等高产粮食作为先后传播的中国后,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人口在持续稳定中增涨,新兴的资本主义也才有机会开始了萌牙。

  和李东阳等政治经验丰富的朝臣们比起来我,我的智商虽然并不能说比五百年前的古代人高出多少,但那些治国之道,没人比我更有纵向的认识。因此我以前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本和封建地主阶级大方面利益下,所颁布的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制度上一些改革政策,进行到现在已经有很多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因此现在朝中的大臣们以李东阳为首,对我无不称颂,就像这次我在宫外住了小半月没上朝,也没人敢表示什么,最多就是几个内阁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勤政一点,而我打了个哈哈便过去了。

  午朝过后,我留李东阳和谢迁等人在宫中用饭,然后召他们到东暖阁议事。现在国家的农业在稳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在我的提倡和保护下开始逐渐兴盛,而我主要目标是大力开发航海业。

  自从开了海禁之后,最先得益的便是沿海几省的临海百姓,以前禁海的时候,那些沿海的鱼民是不准出海打鱼的,只要敢偷偷出海,便要被处死,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沦为了海盗,所以那些倭寇里,其实有大部人都还是汉人。而今过了近一年时间,沿海各省的渔业已经繁盛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