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925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敢拍着胸口说自己家的库藏堪比皇室。更何况清朝以弓马建天下,好些八旗老爷的老祖宗都是在草原上混着的,哪里有多少文书古籍传承!

  康熙爷好学,宫中收藏了大量著作,更不乏前明时候的藏书。等到萧靖当家的时候,他是更加开明的人,下令让图书馆内不仅有前朝的、当代的著作,更有许多洋人写的书,关于航海的、天文的、算数的,真是应有尽有。

  源源不断的书籍被印刷出来,被收纳在各地的图书馆内。图书馆里面通了电线,点着电灯,读书的光线真是好极了,比点蜡烛看书不知道好上多少。而且最妙的是,皇上允许读书人在馆内抄书、借书,成千上万穷苦的读书人都感念皇上的仁德。

  “承德那边也建了图书馆。”小灯泡品出来一些意思,“等到皇阿玛到承德避暑,恐怕当地的读书人都要在行宫附近大呼万岁。”

  张嫣胆子很大地说:“别人夸的一两句好,那都是虚的,不足以骄傲。有许多事情,功在千秋,百年后依旧有益处,那才是真正的好事!”

  建图书馆只是萧靖的初步计划,用以培养民间学习的风气。如果他告诉清朝人,后世的全国小孩都去上学,学费和杂费全部由国家负担,恐怕别人都当他是发烧烧坏了脑子!

  “先把图书馆做好,做大。”萧靖曾经自言自语,“九年义务教育,恐怕是我孙子、曾孙那一代能做到的事情。”

  ==

  皇上去承德避暑坐的旅途,计划坐的是汽车。

  从北京到承德用沥青铺出来一条公路,近三百里的距离,花费不少,反对的声音很多,但萧靖一意孤行,说要开路!他说在全国开路的那些日子,议论的折子像雪花似的,纷纷飞到御案上面。

  离开皇宫之前,皇上抽出其中几本言辞最激烈的奏折,分给几位皇阿哥看了,问大家的有没有什么看法。

  除了不在场的三阿哥,四阿哥序齿最大。弘历想了想,谨慎地道:“在国内开路,人力物力耗费深大,且需要征召民夫,需要从长计议。”

  萧靖点了点头,这会儿小四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

  五阿哥弘昼看了看四哥,很干脆说:“修路一事,我不如工部的大臣们懂得多,需要花多少银子,我算学也算不清楚。但是如果皇阿玛叫我想法子,我长这么大了,也有一把力气,可以去帮忙搬转头运沙子什么的……”

  其他人忍不住笑了:“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