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1 / 2)
其地尤为有名的事物,是昔年数为贡品的一马一鸟!”我和玉霜、灵儿及中军一干将佐正听得津津有味,员俶语至于此却顿了一顿,没有了下文。我身处战场当然要耳目灵活保持警惕,自是知道战事进行的非常顺利。但一见员俶面色有些异样,我更知道员俶不是在钓人的胃口卖关子,虽没有发觉什么战事的变化或不利情况,我却也立即凝神细不待员俶出言禀告,凝神之下,我立时知道员俶之所以停了话语,实在是前方原本很正常的喊杀声、惨叫声中,突然多了女子的叫喊声。虽不知这些“番邦胡女”在叫喊着什么,但通过她们带有急切、哀求、惊惶,甚至呜咽、凄厉的嗓音,我可以猜测到,她们正在遭受着劫掠、蹂躏甚至于伤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的神色立即冷肃起来!
“李思成何在!”我沉声说道。负责拱卫中军的车驾检校官李思成立时神色一凛。李思成也是曾经随我征战的将领之一,自是知道我带军的一贯中心思想——抚安黎庶!此时见我有怒发上冲冠之势,立即恭应一声,突骑于众人之前,勒骑在我和玉霜、灵儿之侧,控腰拱手待令。
我虽在盛怒之间,犹然在权衡利弊——这也是人主必具的!一念百转之下,我一擎平日征战时配带的横刀,功运于指,刷刷地写了八个字——轻犯民者,格杀勿论!
这八个字,字字深嵌横刀的刀身,几已穿透刀身!然后,我轻吁了一口气,将这横刀付与李思成,沉声令道:“将此刀付与塔室利叶护,并与朕传言:故意扰民者死!”李思成二话不说,只恭应一声,双手接过我的横刀,便纵马而去。
大战之际,我本不想另起事端,但“人心”,实在是我心中收扩大唐帝国未来疆域的重要法门之三——在我的观念之中。
仔细说来,要想真正地纳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领土或者归属之下,就是首先要做到武力第一,要不然对方没有放弃原有的传统,接纳新鲜或者原本不怎么认同思想的认可力和耐性;第二就是让当地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不容易破坏的凝聚力,可以拥有纵然或有一时波折而终会回归的信念;第三就是有吸弓对方的利益所在。其实认真而论,所谓水丰河盈,国族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现在大唐时代中地位相对低下的商人:
自古商人轻离别,果是如此否?商人经商,犹如农家务农一般,都有是谋生求发展的手段而已,类于国族求存、求发展!商人利用地域之别的物价之差来回奔波,农家遵循春秋之期限,耕割之法轮番劳作,都是为一家的生计百操持,商人若是不轻离别,又如何得来物之差的利润?而往大处说,国与族岂非亦然?只不过它关乎的方面更多,它的着目点稍高而已!
第四百二十四章 异域奇俗(下)
只是我这次怒气勃发之下,除了带来整肃军纪、怀化万民的功效之外,更有出乎我意料的后果:这柄在大唐匠作监做工比较寻常的横刀,只因为它刀身上有我亲书的“轻犯民者,格杀勿论”八个字,而在十余年之后,成为大唐帝国的三大圣物之一,被我前世称为亚洲、欧洲以及非州大部等地区臣民的膜拜!这刀身上我亲书的八个字,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唐朝廷施政的纲领之一!
李思成虽已前去,我却依然面目沉肃地凝听着远处的“回”音。我既不能亲蹈前敌,却也会由音忖情,猜想到前方的情况。而以我的内心料想,虽然葛逻禄部的高层或许心性不甚稳定,但他们还是能看得透利弊分得清轻重的!如今我大唐既处在难以改变的必胜状况下,作为葛逻禄部首脑之一的塔室利叶护依着本族利益的原则,绝对不会对我的令谕有所折扣,惹火上身!
果然,不过二刻左右的时间,前方妇女的喊叫声渐渐平息下来。我一扫周围的佐属,微微一缓脸色,轻轻地叹道:“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兴!在军旅征伐之中,尤要注重讲军纪、安民心!为政者岂不闻荀子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覆舟”之语达闻于世宇,虽赖于大唐宰相魏征劝谏太宗皇帝体恤民众的典故,却实出于荀子之言。
众人闻之,全是唯唯诺诺之态。显见是佐属们既慑于我适才的怒愤之态,又感于我并没有什么错谬之处,不欲多言,以免言语间触动了龙的逆鳞。我见此情状暗暗叹息:怪不得主理天下的历代皇帝自称为孤、为寡,皇帝位尊世宇、权倾天下之际,下边的臣属焉敢并足比肩?而又有几人真正能不计生死一无反顾地直抒己见?
聪明灵慧的玉霜发觉身边的气氛一时有些微妙,便轻吐娇银地向员俶问道:“哦,但不知员司马所说的一马一鸟有何特异之处?竟能被当作进献给大唐朝廷的贡物!”
员俶也有意缓和一下这不甚协调的氛围,便轻咳一声若无其事地继续说道:“回昭仪娘娘,这吐火罗地区国族曾为贡品的一马一鸟,的是不司凡响,神骏非常:在吐火罗地区的屋数颇梨山相传育有神马,吐火罗人每年便牧牝马于其侧,以期有所得。
而幸运的话,牝马即可产得宝驹。其驹,马头细而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是为世之汗血宝马也。”
↑返回顶部↑
“李思成何在!”我沉声说道。负责拱卫中军的车驾检校官李思成立时神色一凛。李思成也是曾经随我征战的将领之一,自是知道我带军的一贯中心思想——抚安黎庶!此时见我有怒发上冲冠之势,立即恭应一声,突骑于众人之前,勒骑在我和玉霜、灵儿之侧,控腰拱手待令。
我虽在盛怒之间,犹然在权衡利弊——这也是人主必具的!一念百转之下,我一擎平日征战时配带的横刀,功运于指,刷刷地写了八个字——轻犯民者,格杀勿论!
这八个字,字字深嵌横刀的刀身,几已穿透刀身!然后,我轻吁了一口气,将这横刀付与李思成,沉声令道:“将此刀付与塔室利叶护,并与朕传言:故意扰民者死!”李思成二话不说,只恭应一声,双手接过我的横刀,便纵马而去。
大战之际,我本不想另起事端,但“人心”,实在是我心中收扩大唐帝国未来疆域的重要法门之三——在我的观念之中。
仔细说来,要想真正地纳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领土或者归属之下,就是首先要做到武力第一,要不然对方没有放弃原有的传统,接纳新鲜或者原本不怎么认同思想的认可力和耐性;第二就是让当地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不容易破坏的凝聚力,可以拥有纵然或有一时波折而终会回归的信念;第三就是有吸弓对方的利益所在。其实认真而论,所谓水丰河盈,国族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现在大唐时代中地位相对低下的商人:
自古商人轻离别,果是如此否?商人经商,犹如农家务农一般,都有是谋生求发展的手段而已,类于国族求存、求发展!商人利用地域之别的物价之差来回奔波,农家遵循春秋之期限,耕割之法轮番劳作,都是为一家的生计百操持,商人若是不轻离别,又如何得来物之差的利润?而往大处说,国与族岂非亦然?只不过它关乎的方面更多,它的着目点稍高而已!
第四百二十四章 异域奇俗(下)
只是我这次怒气勃发之下,除了带来整肃军纪、怀化万民的功效之外,更有出乎我意料的后果:这柄在大唐匠作监做工比较寻常的横刀,只因为它刀身上有我亲书的“轻犯民者,格杀勿论”八个字,而在十余年之后,成为大唐帝国的三大圣物之一,被我前世称为亚洲、欧洲以及非州大部等地区臣民的膜拜!这刀身上我亲书的八个字,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唐朝廷施政的纲领之一!
李思成虽已前去,我却依然面目沉肃地凝听着远处的“回”音。我既不能亲蹈前敌,却也会由音忖情,猜想到前方的情况。而以我的内心料想,虽然葛逻禄部的高层或许心性不甚稳定,但他们还是能看得透利弊分得清轻重的!如今我大唐既处在难以改变的必胜状况下,作为葛逻禄部首脑之一的塔室利叶护依着本族利益的原则,绝对不会对我的令谕有所折扣,惹火上身!
果然,不过二刻左右的时间,前方妇女的喊叫声渐渐平息下来。我一扫周围的佐属,微微一缓脸色,轻轻地叹道:“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兴!在军旅征伐之中,尤要注重讲军纪、安民心!为政者岂不闻荀子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覆舟”之语达闻于世宇,虽赖于大唐宰相魏征劝谏太宗皇帝体恤民众的典故,却实出于荀子之言。
众人闻之,全是唯唯诺诺之态。显见是佐属们既慑于我适才的怒愤之态,又感于我并没有什么错谬之处,不欲多言,以免言语间触动了龙的逆鳞。我见此情状暗暗叹息:怪不得主理天下的历代皇帝自称为孤、为寡,皇帝位尊世宇、权倾天下之际,下边的臣属焉敢并足比肩?而又有几人真正能不计生死一无反顾地直抒己见?
聪明灵慧的玉霜发觉身边的气氛一时有些微妙,便轻吐娇银地向员俶问道:“哦,但不知员司马所说的一马一鸟有何特异之处?竟能被当作进献给大唐朝廷的贡物!”
员俶也有意缓和一下这不甚协调的氛围,便轻咳一声若无其事地继续说道:“回昭仪娘娘,这吐火罗地区国族曾为贡品的一马一鸟,的是不司凡响,神骏非常:在吐火罗地区的屋数颇梨山相传育有神马,吐火罗人每年便牧牝马于其侧,以期有所得。
而幸运的话,牝马即可产得宝驹。其驹,马头细而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是为世之汗血宝马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