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慈搞部落拆迁和治理靠得是杀,李修搞部落拆和治理迁靠得的是巧用政策和镇压,而李诩搞部落拆迁和治理靠得只是走访。

  李诩到了北宁城以后,挨个原辽国的军州和草原部落走访,跟他们说如果不遵照朝廷的拆迁法将部落拆分成小于一百人的部落并分散开来会有甚么样的下场,并为他们举了很多例子,像塔塔儿,像克烈、像蔑儿乞。

  而且,李诩还表示,他不想靠武力来逼迫他们拆迁,他想跟他们和平相处,他想带领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势所在。

  李诩又推心置腹、不厌其烦。

  再加上,李诩的封号是辽王,母亲是辽国的最后一个公主蜀国公主,让原来臣服于辽国的原辽国的军州和草原部落跟他很亲近。

  最终,李诩靠着他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的就说得漠北的各个草原部族和平拆迁了,然后完全服从大中的统治。

  除了积极贯彻大中的拆迁计划以外,李诩也在积极建设宁北城——他在宁北城里建了市场、建了医院、建了学堂,建了各种各样的先进设施,吸引游牧民族进入城市生活。

  另外,李诩很清楚,让人趋之若鹜的是利益,而不是逼迫。

  所以,李诩始终积极推动大中的铁路修到宁北城,并积极的发展农牧业,想要仗着漠北这里有极为丰富的水草为大中提供牲畜。

  在李诩的积极推动下,在李诩到宁北城的第五个年头,大中的铁路终于修到了漠北,修到了宁北城。

  在那之后,李诩开始将漠北的牲畜大批大批的贩卖到大中,让游牧民族的人全都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此一来,漠北的游牧民族的人,更是为李诩马首是瞻,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李诩的规划当中——他们积极的与宁北城沟通,甚至是直接加入宁北城。

  后来,大中的地质学家在漠北找到了大量的铜矿,朝廷因此押送了大量的战俘和招募了大量的矿工送到漠北来挖矿。

  李诩得知了此事之后,积极安置矿工入住北宁城,并积极的帮他们娶牧民女子,让他们在北宁城扎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