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柳月如回道:“我是为了告诉员工,我们这个总经理是不管事的,我们公司的大小重要事情都需要我来过问,而总经理也需我来沟通。对了,那几个中层干部你要见一下吗?”

  柳云拖着下巴思索了一会道:“暂时还是不见了,等年底再说。”

  他拿起文件看了一遍几个中层干部的资料,财务和办公室的他是一眼略过,这些柳月如都会把关,无需他操心。

  他注意的是新闻编辑部的总监。由于公司规模尚小,网页设计和网站编辑统一放在了新闻编辑部一个部门当中。

  这个岗位既需要懂得网页的设计,又要懂得新闻编辑。

  刘世华,宁江本地人,27岁,杭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曾经在搜狐公司工作过,参与过搜狐网站的网页设计。

  “三大门户网站的网页设计员,这份履历是够了,而且又是宁江本地人。不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从燕京回到了宁江?”柳云有些好奇地问道。

  他心里是有点担心这样的人才来这边工作一段时间又跳槽。

  “宁江本地人,不适应燕京的天气就回来了。”柳月如笑了笑道,“江南省本就是经济极为发达的省份,杭城和宁江的工资水平虽然比不上燕京,但所差也只有缪缪数百元而已,这样的差距不足以让他下定决心长期呆在燕京。”

  “还有就是地域,天气的原因,大多数江浙沪地区的人在工作的选择上会有一个先后顺序,沪市是首选,然后便是金陵、杭城。宁江作为计划单列市,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然在不知不觉当中挤入了第二梯队,就业吸引力方面可以和金陵、杭城并驾齐驱了。”

  柳云点了点头同意柳月如的观点,他微眯着眼睛想起了前世的一份各大城市平均工资单排行榜。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之下,杭城和宁江的工资水平分列五六两位,在准一线城市当中可谓一路领跑。

  宁江比起同省的兄弟省会城市,还有两个巨大优势,一、宁江是计划单列市,归中央直管,享有更高的经济政治地位。二、宁江是沿海城市,而杭城不是。在海洋时代,沿海城市的经济潜力一直巨大,而气候也更适宜,更容易吸引到人才。

  “刘世华一直想回来,他去沪市和杭城都面试过,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想来我们悠游网试试。虽然我们公司成立不久,可是之前一系列的新闻事件,已经让我们小有名气。在宁江的本地互联网企业当中,我们悠游网的名气最大。”柳月如仔细地分析着她手中得到的信息。

  听着堂姐柳月如娓娓道来,柳云沉默不语,将文件放在桌子的一旁,望着天花板若有所思,嘴中喃喃自语:“搜狐啊,搜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