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道理来说,谢蕴道是封林晩的竞争对手,他的道快成了,他应该出面阻止才对。

  但是从钟离权那里,封林晩知晓,在他之前,至少还有两人,进度是超过他的。

  哪怕其中一人便是谢蕴道,那至少还有另一人,与谢蕴道有着更直接的竞争关系。

  所以封林晩想要看看,那人究竟是谁,又会做些什么。

  果不其然,就在谢蕴道即将被以“贸然行军”“不尊王命”“擅入敌后”等一共十七条罪名处斩之时,蜀地爆发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的消息,适当的传到了汴京城。

  消息传到汴京城时,起义军已经出现了整整三月。

  至此,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当然……作为能征善战的好手,谢蕴道被重新压回了刑部大牢,留待再审。

  “王小波和李顺的起义,比原定历史上晚了足足两年。而且根据传来的情报,他们席卷蜀地的速度更快,几乎不到三个月,便已经占据了整片巴蜀之地。这背后……一定是有高人指导,而不再只是一群泥腿子,活不下去后的拼命爆发。”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但是真正成气候的很少。

  究其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最开始都只是源于活不下去了,为了一口吃的拼命。

  核心思想大抵只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缺乏更加核心的中心思想和凝聚理论。

  再通过一系列的打砸抢,基本上解决了口粮问题后,这些农民起义军,就会缺乏更进一步的积极性,以及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有秩序、有纪律、有章法的造反。

  所以,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来的快,消亡的更快。

  通常能够坐大,多源于……天高皇帝远,消息通讯不发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