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3)
谢书秋选了几款,又把尺码表发了过去,回到会议厅时,众人围着余老争辩。
“在争什么?”谢书秋从外围走到余老身边。
“你来得正好。”余老朝他招招手,“我们正想问问你的意见,你觉得我们该从理论出发关注文学,还是从文学出发反思理论?”
谢书秋想了想:“理论诞生于文学,依附于文学而存在;文学因为理论不再只是灵光一现的激情。怎得突然就把他们对立起来了,他们之间的张力应该激发出新的东西才对,这不能钻牛角尖。”
余老赞许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茶话会结束,众人都坐回了位置上,准备着听人发言。
这次的发言人谢书秋认识,同校的一个副教授,点头之交,不算熟——但这只是谢书秋这么想。
谢书秋听着讲座,忽然就听见台上的主讲人叫了自己的名字。
“我听闻谢书秋教授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一针见血,从来不喜欢废什么长篇大论,最厉害的时候甚至把别人一整页的批评简化成了两行字,这正吻合了鄙人本次汇报主题,不知谢教授能否给我们现场展示一下?”
谢书秋抬头,面板上的PPT已经换成了一张文学作品节选。
这纯属无妄之灾,谢书秋内心摊手表示自己是真的无辜。
主讲人跟他不太熟是真的,但两人渊源颇深也是真的。
这人参评副教授的时候,被比他年轻5岁的谢书秋比下去了,当时他就不服气,结果参评教授的时候,刚升教授的谢书秋又出了专著,跟他参评的主题相似,却论述比人深得多,这人当即就被贬成“思考浮于表面”,直到现在四十来岁了还是个副教授。
再说刚刚,提出应该用现成的理论去套文学作品好坏与否的也是他,结果谢书秋一句“别钻牛角尖”,他又成了个笑话。
谢书秋暗暗叹了口气,他没什么在这种会议上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想法,于是微微站起身,说:“您分析得已经很透彻,至于怎么批评,各有各的方法,有人喜欢简洁的语言,有人喜欢华丽的词藻,这都很好,百花齐放,我批评的水平一般,就不献丑了。”
↑返回顶部↑
“在争什么?”谢书秋从外围走到余老身边。
“你来得正好。”余老朝他招招手,“我们正想问问你的意见,你觉得我们该从理论出发关注文学,还是从文学出发反思理论?”
谢书秋想了想:“理论诞生于文学,依附于文学而存在;文学因为理论不再只是灵光一现的激情。怎得突然就把他们对立起来了,他们之间的张力应该激发出新的东西才对,这不能钻牛角尖。”
余老赞许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茶话会结束,众人都坐回了位置上,准备着听人发言。
这次的发言人谢书秋认识,同校的一个副教授,点头之交,不算熟——但这只是谢书秋这么想。
谢书秋听着讲座,忽然就听见台上的主讲人叫了自己的名字。
“我听闻谢书秋教授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一针见血,从来不喜欢废什么长篇大论,最厉害的时候甚至把别人一整页的批评简化成了两行字,这正吻合了鄙人本次汇报主题,不知谢教授能否给我们现场展示一下?”
谢书秋抬头,面板上的PPT已经换成了一张文学作品节选。
这纯属无妄之灾,谢书秋内心摊手表示自己是真的无辜。
主讲人跟他不太熟是真的,但两人渊源颇深也是真的。
这人参评副教授的时候,被比他年轻5岁的谢书秋比下去了,当时他就不服气,结果参评教授的时候,刚升教授的谢书秋又出了专著,跟他参评的主题相似,却论述比人深得多,这人当即就被贬成“思考浮于表面”,直到现在四十来岁了还是个副教授。
再说刚刚,提出应该用现成的理论去套文学作品好坏与否的也是他,结果谢书秋一句“别钻牛角尖”,他又成了个笑话。
谢书秋暗暗叹了口气,他没什么在这种会议上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想法,于是微微站起身,说:“您分析得已经很透彻,至于怎么批评,各有各的方法,有人喜欢简洁的语言,有人喜欢华丽的词藻,这都很好,百花齐放,我批评的水平一般,就不献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