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去中国化”所导致的结果,不但意味着在日本等国家,有99%以上的人,早就已经不会讲汉语、写汉字了,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度曾经受华语文化影响了千年,而且更要命的一个结果就是,与汉语文化的影响力弱化同时发生的,是英语文化的日渐流行。

  英语文化,不但早就已经占据着整个世界流行文化的主导地位,掌控着最高话语权,而且还有着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即便是在中国,欧美文化的影响力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之所以直到现在,华语文化在东南亚仍然堪称盛行,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居住了大量的华人,他们也仍然在使用汉语,而并非华语文化本身的影响力够大。

  而且即便是在那里,现在的很多年轻华人,也都越来越喜欢吃牛排、喝红酒、看好莱坞电影、听英语流行歌了。

  简单来讲,在当今的世界,英语文化是主流,华语文化,是非主流。

  把这种概念细化到流行歌坛,结果就是,一个欧美的巨星,他的专辑、唱片,在非英语国家,仍然能够卖的不错,尽管这种销量对于她个人来说,或许并不占主要,而且在如中国一般的非英语国家里,他的专辑在销量排行榜上也是基本上看不到,与本国的歌星们的专辑销量、个人影响力,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毕竟,它是可以卖的。

  反过来看,一个华语歌坛的巨星,比如廖辽。她在华语歌坛,绝对是最顶级的巨星了,但是在美国,除去在各地的唐人街,因为仍旧保留着相当浓厚的汉语文化氛围,与国内的联系也相对紧密,所以国内比较流行的专辑,往往会被卖到这里来之外,也就只有那些本就是中国生中国长、后来才来到美国的一代移民,以及一些极其极其极其小众的歌迷们出于猎奇的心理,才会去卖、去听。初次之外,她的专辑在中国再红,也跟美国人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所以,在美国想要买到廖辽的专辑,要么去唐人街买走私货,要么就得去一些专门销售给少部分猎奇歌迷的专门音像店,否则,你甚至根本就买不到!

  这就是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

  杰里·卡伦,当今世界流行歌坛的顶级巨星,他的专辑的主要销售地,当然是欧美地区,但是在中国,他已经出版的七张专辑和几份MV录影带等等,光是东观书店那边可统计的数据,在1998年,就一共销售出了七万多份。而同期,廖辽个人名下过去的四张专辑和一张单曲EP和四张同名MV碟1998年在东观书店的总销量,也只不过是近八十万份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