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其实完全不需要望那么远,认识那么深刻。

  单只凭着人类的眼睛,望向日月星辰,就知道天地浩大,而人身渺小;单只凭着历史与记载以及自身体验,就知道岁月悠悠,而人生短暂。

  在这个基础上,望得越远,认识得越深刻,便越是令人迷茫甚至于绝望。——在这漫漫时空中,“我”算什么?

  弹指生,弹指灭,不过刹那而已,毫无意义。

  十岁时不知不觉,二十岁时风华正茂,三十岁时意气风发,四十岁时踌躇满志,最多,最多也就到四十岁了,五十岁便已是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到了那时,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身体都会告诉你,差不多了,准备休息吧……

  感时空之浩瀚,觉己身之渺小,这是一个永远的命题。

  再幼稚的人,再成熟的人,再浮华的人,再踏实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某时某刻会想到这个问题,是的,不可避免,因为这是生命本能。不过想多想少,想了之后又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了。

  《金刚经》中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用在这里,也可以解释为,一切圣贤,皆看到了一样的东西,然后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选择。

  先是看到,然后做出选择。

  看不到的,难以为圣,模糊了选择或做不出选择的,不能称贤。

  以华夏先秦诸子三家而论,庄子的选择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与其迷失,干脆就不要走出去,固形保真就是最好,一切追逐不过虚无,一切到头不过是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