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这一阶段,修炼者的意识,所需要的便是‘静’。当一桶水静了下来,水中的尘泥便慢慢沉淀,当一个人的意识静了下来,意识中的沙石与渣滓,便慢慢浮现。”

  “方天尊下,请问,如何‘静’?”沉默了良久,木罗才勉强压抑住心中震撼与急切地问道。

  方天此时所说的,岂止是第二阶段所用?木罗明明在这里,看到了他最为欠缺的地方。甚至于,他都觉得,方天方才所述,便是他之过往。

  “静?很简单。”方天微笑着道:“据说曾经有一个修炼者用过一个办法,我觉得似乎很不错的样子,木罗阁下不妨随意听听。那就是,以绵塞耳,以布掩目,抛下冥想,弃却感应,三日一食,尽绝世务,如是,半月一月,乃至二月三月,识中渣滓,自会浮现。”

  和以前的沙迦一样,面对方天,木罗也已经放弃思考了,只是将方天所说一字一句牢牢铭刻于脑海深处。到得此时,见得方天停了下来,木罗便一刻也难以忍受地问道:“方天尊下,不知第三阶段之‘远’,又是如何?”

  这一问出,木罗心中又是怦怦乱跳。

  “静”已是如此,“远”又当如何?木罗的感觉告诉他,那是一个对他极其重要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

  似乎是在等待命运宣判的关头,觉得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的木罗听到方天说道:“木罗阁下,曾经有人对一棵大树,说了这样的几句话,我觉得,那就是‘远’了。当然,我只是随便说说,你也最好只是随便听听,不必当真。”

  说到这里,方天缓缓地说出了那几句话:“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苍穹不附林。岂是土壤栽培力?自得天地造化心!”

  第294章 方天多少岁晋入法师?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这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诗,题名为《古松》。这首诗里,不论是“高入青冥不附林”,还是“岂因粪壤栽培力”,都透露着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