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陈庆之和潘凤都是被李悠召唤过来的,根本就不是大汉朝的臣子!额,潘凤虽然是汉室的部属,可是在这个位面他却是不存在的。
“此路通往何处?”中行说带匈奴骑兵们重新静下来,叫过当地的向导问道,现在已经被汉朝使团逃脱,他必须尽快知道对方的去路。
“此去西行不远就是河水所在!”向导战战兢兢地答道,河水就是黄河,汉朝使团前去的方向大概在今天的甘肃临洮县一带。
“哦?他们是要渡河了?此去渡口有几处?分别在何地?”中行说厉声问道,等向导一一报上渡口所在他立刻做了决定,“汉朝使团想要渡河就必须有船!须卜谟,你我各带三百骑兵日夜加鞭赶去渡口烧毁船只!将使团困在河边!然后在收拢兵马杀死他们!”
“遵天王令!”须卜谟行礼后带着亲信的兵马先行离去,接着中行说也在领兵退出谷口,从另外的道路前往黄河河畔。
而李悠一行人现在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哈哈哈哈,子云将军果然智谋出众!以区区一百杂兵就大破一千匈奴精锐!”
李悠大声赞道,不过陈庆之却显得异常淡定;李悠知道对他来说一比十的兵力对比下获胜实在是算不得什么!陈庆之在攻略北魏时曾经七千破七万、七千破三十万、七千破五十万……在如此彪悍的战绩面前,今日不过是小局面罢了!
“堂邑父,前方是何地?”欢声渐歇,李悠也问出了和中行说同样的问题,他知道现在漫长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差不多相当于唐三藏走到了五行山,护戒队走到了布里,距离最终目的还远着呢!
“使君,再有两日的路程就到河水了!”堂邑父做出了和匈奴向导一样的回答!
第37章 穿越者的优越
黄河啊!李悠心中暗暗感慨,现在还没经过汉唐两代的大修宫殿,陇西一代的山头还郁郁葱葱的长着参天巨木,没有遭受过水土流失困扰的黄河应该还是清水吧?真想早日见见这种后世无法领略的美景啊!
“子云将军!您是如何发现匈奴的破绽,从而制定出如此高妙的策略的?”大汉使团继续前行,李悠忍不住凑到陈庆之跟前问起他当时制定战术的思路来。
“我也说不清楚啊!”陈庆之苦恼地挠挠头,“只是听闻主公转述匈奴的策略和堂邑父副使说明匈奴埋伏地的地形后,我就隐隐约约的觉得这种办法有用!不过若不是主公有潘凤这样的猛将,在下的策略也无法实施!潘凤将军勇力过人,即使和大魏的杨大眼相比恐怕也不遑多让啊!”
杨大眼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因其眼大如轮故而被人称之为杨大眼,杨大眼擅长奔跑,勇猛善战;据《魏书》记载,即使是将长三丈的布系于发髻之上往前跑,杨大眼也能够让布直直地伸于后方而不落地,纵观华夏历代武将恐怕也只有麦铁杖等数人可以在这方面与他相比!
此外杨大眼在战场上也因为勇力过人被赞为有“关张万人之敌”,陈庆之在刚刚出道时曾跟随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与北魏的中山王元英和杨大眼对垒,对方的精湛武艺在陈庆之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他用杨大眼来称赞潘凤,是对他武艺的至高赞誉。
↑返回顶部↑
“此路通往何处?”中行说带匈奴骑兵们重新静下来,叫过当地的向导问道,现在已经被汉朝使团逃脱,他必须尽快知道对方的去路。
“此去西行不远就是河水所在!”向导战战兢兢地答道,河水就是黄河,汉朝使团前去的方向大概在今天的甘肃临洮县一带。
“哦?他们是要渡河了?此去渡口有几处?分别在何地?”中行说厉声问道,等向导一一报上渡口所在他立刻做了决定,“汉朝使团想要渡河就必须有船!须卜谟,你我各带三百骑兵日夜加鞭赶去渡口烧毁船只!将使团困在河边!然后在收拢兵马杀死他们!”
“遵天王令!”须卜谟行礼后带着亲信的兵马先行离去,接着中行说也在领兵退出谷口,从另外的道路前往黄河河畔。
而李悠一行人现在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哈哈哈哈,子云将军果然智谋出众!以区区一百杂兵就大破一千匈奴精锐!”
李悠大声赞道,不过陈庆之却显得异常淡定;李悠知道对他来说一比十的兵力对比下获胜实在是算不得什么!陈庆之在攻略北魏时曾经七千破七万、七千破三十万、七千破五十万……在如此彪悍的战绩面前,今日不过是小局面罢了!
“堂邑父,前方是何地?”欢声渐歇,李悠也问出了和中行说同样的问题,他知道现在漫长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差不多相当于唐三藏走到了五行山,护戒队走到了布里,距离最终目的还远着呢!
“使君,再有两日的路程就到河水了!”堂邑父做出了和匈奴向导一样的回答!
第37章 穿越者的优越
黄河啊!李悠心中暗暗感慨,现在还没经过汉唐两代的大修宫殿,陇西一代的山头还郁郁葱葱的长着参天巨木,没有遭受过水土流失困扰的黄河应该还是清水吧?真想早日见见这种后世无法领略的美景啊!
“子云将军!您是如何发现匈奴的破绽,从而制定出如此高妙的策略的?”大汉使团继续前行,李悠忍不住凑到陈庆之跟前问起他当时制定战术的思路来。
“我也说不清楚啊!”陈庆之苦恼地挠挠头,“只是听闻主公转述匈奴的策略和堂邑父副使说明匈奴埋伏地的地形后,我就隐隐约约的觉得这种办法有用!不过若不是主公有潘凤这样的猛将,在下的策略也无法实施!潘凤将军勇力过人,即使和大魏的杨大眼相比恐怕也不遑多让啊!”
杨大眼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因其眼大如轮故而被人称之为杨大眼,杨大眼擅长奔跑,勇猛善战;据《魏书》记载,即使是将长三丈的布系于发髻之上往前跑,杨大眼也能够让布直直地伸于后方而不落地,纵观华夏历代武将恐怕也只有麦铁杖等数人可以在这方面与他相比!
此外杨大眼在战场上也因为勇力过人被赞为有“关张万人之敌”,陈庆之在刚刚出道时曾跟随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与北魏的中山王元英和杨大眼对垒,对方的精湛武艺在陈庆之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他用杨大眼来称赞潘凤,是对他武艺的至高赞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