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打工妹 第62节(5 / 7)
“我没有跟joey承诺,只是说如果可能的话。”颜冬姿来不及想周耀祖这个一直在平城工作的港城人怎就那么了解内地的政策,就听到了他的后半句,连忙辩解。
周锦程:“你不想去港城、新加坡看看吗?”
自然是想的,但是梦想总是高于现实的。就为了去国外见见世面,就决定留在平城买房、工作,是不是太仓促了?
周锦程说:“你说,为什么大家都想进城?”
颜冬姿不太明白周锦程问这话的用意,但答案是现成的,“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周锦程:“为了自己和老人过更好的生活,也为了下一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比下乡地方不知道好了多少。为什么乡下小孩考上大学的比例远远小于城里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用功,而是教育资源的差异,信息的差异。”
周锦程说着,迅速瞄了颜冬姿,见她认真听着,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继续说:“你希望你将来的孩子也像你那样,为了上学受很多的苦,拼命努力了,却还是跟不上别人的进度吗?”
颜冬姿脸顿时红了,什么孩子啊,她还是个小姑娘呢,忙不满地小声说:“我还不到二十,我才不去想那些事。”
周锦程笑了下,说:“你不是有一个侄女,一个外甥嘛,你很疼爱他们,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你是愿意让他们在平城上学,还是在乡下呢?”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平城的。
可是……
颜冬姿不由得表情复杂地看向了周锦程。
他之前还只是鼓动让二哥过来,今天就鼓动她把全家人都带过来。
怎么感觉,周先生想让自己家人过来的心,比她这个当事人还急切呢?
不过,周先生说得没错,乡下孩子就要比城里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出头。就比如说自己,当年是全乡头一个考上县城高中的,在乡中是拔尖的,老师捧在手心里,学生羡慕的好学生,可是到了高中,开头那两个月,语文、政治这些主要依靠背诵的课程还能跟得上,数学、化学这样的科目就不行了,根本就跟不上课,自己是付出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去学习,又厚脸皮地请教各科老师,才勉强跟上课程。
↑返回顶部↑
周锦程:“你不想去港城、新加坡看看吗?”
自然是想的,但是梦想总是高于现实的。就为了去国外见见世面,就决定留在平城买房、工作,是不是太仓促了?
周锦程说:“你说,为什么大家都想进城?”
颜冬姿不太明白周锦程问这话的用意,但答案是现成的,“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周锦程:“为了自己和老人过更好的生活,也为了下一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比下乡地方不知道好了多少。为什么乡下小孩考上大学的比例远远小于城里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用功,而是教育资源的差异,信息的差异。”
周锦程说着,迅速瞄了颜冬姿,见她认真听着,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继续说:“你希望你将来的孩子也像你那样,为了上学受很多的苦,拼命努力了,却还是跟不上别人的进度吗?”
颜冬姿脸顿时红了,什么孩子啊,她还是个小姑娘呢,忙不满地小声说:“我还不到二十,我才不去想那些事。”
周锦程笑了下,说:“你不是有一个侄女,一个外甥嘛,你很疼爱他们,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你是愿意让他们在平城上学,还是在乡下呢?”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平城的。
可是……
颜冬姿不由得表情复杂地看向了周锦程。
他之前还只是鼓动让二哥过来,今天就鼓动她把全家人都带过来。
怎么感觉,周先生想让自己家人过来的心,比她这个当事人还急切呢?
不过,周先生说得没错,乡下孩子就要比城里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出头。就比如说自己,当年是全乡头一个考上县城高中的,在乡中是拔尖的,老师捧在手心里,学生羡慕的好学生,可是到了高中,开头那两个月,语文、政治这些主要依靠背诵的课程还能跟得上,数学、化学这样的科目就不行了,根本就跟不上课,自己是付出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去学习,又厚脸皮地请教各科老师,才勉强跟上课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