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2)
白琼没有回答,停了一会,反问陆鸿文道,“你怎么就这么迷这个呢?都这么多年了,你倒是还跟当年一模一样。”
“那肯定啊,”陆鸿文答的不假思索,“谁不迷?谁看过您的戏谁都迷啊。这可跟那些老唱片不一样,这活的,能动的,”陆鸿文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还有师父那个,就这个,这个!这比那光听个响的那可不止强了千百倍了,谁看过谁不迷啊。阳阳不也喜欢吗,哪有人不喜欢啊。”
白琼没接话,屋里再次安静了下来。
“当年师兄是这样,现在你也是这样。”白琼低声说。
“什么?”陆鸿文没听清。
“值得吗?”白琼眯起眼睛瞥向陆鸿文。
“啊?”陆鸿文显然没反应过来。
白琼摆了摆手,起身走到书架跟前,从很靠上的位置抽出一本白色日历纸包的大本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戏剧”两个字,上头伸出很多像是书签一样的纸条。白琼把这个册子递给陆鸿文,“拿去打发时间吧。”
陆鸿文接过来,随便沿着一个书签的位置翻开了,只见那一页的左边贴了一份剪报,标题叫做《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
他大致地浏览了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这位作者在下乡表演的时候发现年轻人不来看戏,其实并不是不爱看戏,更多的是因为看不懂戏。旧时候娱乐活动就那么些,常唱的戏也就是那些,所以人们对每一出戏都很熟,知道这是哪一本戏里来的,讲的什么事情,前因后果都很清楚,所以只看这一出,一样很开心。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看的少,所以对这些不熟悉,单拿出一折子戏来,他们会觉得没头没尾,看的云里雾里,也就不爱看了。
这位作者和她的同事们曾经试着演出整本的戏,又或是把前因后果压缩,一带而过,让他们知道这一出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改之后,在年轻人当中反响很不错,来的人也多了起来。【注1:出自《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作者胡芝风,出自《人民戏剧》1981年02期,虽然时间对不上,但是内容比较合用,所以我这边挪用一下】
陆鸿文把这页纸正反看了看,确定后面没有更多了,又翻回来看白琼旁边写的东西。其中“把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一节被白琼做了记号,此外在这一页的空白处,白琼手写了一些诸如“叙述方式”,“节奏”,“观众喜好”之类的词,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下面还写了一些,“如何互动?”“他们喜欢怎样的互动?”“戏词听不懂?”之类的,全都打上了问号。 ↑返回顶部↑
“那肯定啊,”陆鸿文答的不假思索,“谁不迷?谁看过您的戏谁都迷啊。这可跟那些老唱片不一样,这活的,能动的,”陆鸿文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还有师父那个,就这个,这个!这比那光听个响的那可不止强了千百倍了,谁看过谁不迷啊。阳阳不也喜欢吗,哪有人不喜欢啊。”
白琼没接话,屋里再次安静了下来。
“当年师兄是这样,现在你也是这样。”白琼低声说。
“什么?”陆鸿文没听清。
“值得吗?”白琼眯起眼睛瞥向陆鸿文。
“啊?”陆鸿文显然没反应过来。
白琼摆了摆手,起身走到书架跟前,从很靠上的位置抽出一本白色日历纸包的大本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戏剧”两个字,上头伸出很多像是书签一样的纸条。白琼把这个册子递给陆鸿文,“拿去打发时间吧。”
陆鸿文接过来,随便沿着一个书签的位置翻开了,只见那一页的左边贴了一份剪报,标题叫做《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
他大致地浏览了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这位作者在下乡表演的时候发现年轻人不来看戏,其实并不是不爱看戏,更多的是因为看不懂戏。旧时候娱乐活动就那么些,常唱的戏也就是那些,所以人们对每一出戏都很熟,知道这是哪一本戏里来的,讲的什么事情,前因后果都很清楚,所以只看这一出,一样很开心。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看的少,所以对这些不熟悉,单拿出一折子戏来,他们会觉得没头没尾,看的云里雾里,也就不爱看了。
这位作者和她的同事们曾经试着演出整本的戏,又或是把前因后果压缩,一带而过,让他们知道这一出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改之后,在年轻人当中反响很不错,来的人也多了起来。【注1:出自《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作者胡芝风,出自《人民戏剧》1981年02期,虽然时间对不上,但是内容比较合用,所以我这边挪用一下】
陆鸿文把这页纸正反看了看,确定后面没有更多了,又翻回来看白琼旁边写的东西。其中“把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一节被白琼做了记号,此外在这一页的空白处,白琼手写了一些诸如“叙述方式”,“节奏”,“观众喜好”之类的词,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下面还写了一些,“如何互动?”“他们喜欢怎样的互动?”“戏词听不懂?”之类的,全都打上了问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