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686节(1 / 7)
恭妃正在考察祝灥功课,王咏絮时不时提点两句,母子俩其乐融融。
她就在门口问荣儿有没有事,荣儿说今天一切都好,没什么大事,她就进去问了个安,便说要再去承华宫看看,早早告辞了。
恭妃一边哄孩子,一边用余光目送她离去。
路灯微弱,羊角灯在寒风中摇晃,程丹若的影子飘忽来去,好像随时会被黑暗吞噬。
她心中有些歉疚,但看了眼王咏絮,还是撑住了自己的表情。
今天免去安国夫人哭临之事,的确不是程丹若的建议。
“贵妃出家,皇贵妃应厚待安国夫人,以显仁德。”王咏絮直白地说,“殿下登基后,您就是六宫之主,总不能事事都依靠宁国夫人。”
这话荣儿等人万不敢说,可真实地切中了恭妃心底的隐忧。她和娴嫔做了十几年姐妹,可到头来,还是貌合神离,分道扬镳。
她和程丹若又有多少姐妹情,今后真的能完全依靠她吗?因此,恭妃纵然忐忑,还是采纳了王咏絮的建议,主动尝试做出决定。
可程丹若来了却什么也没有说,她又无端不安起来,示意奶娘抱走孩子,单独留王咏絮说话。
“姐姐为我忙前顾后多日,我这么做,恐令她心寒。”恭妃斟酌不定,现在就防备别人,未免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王咏絮在心里暗暗点头。
看来,恭妃虽不算机敏聪慧,却也不是翻脸无情之辈。她可不想留在一个见利忘义的人身边,后妃居深宫,与世隔绝,平庸一点没什么,本分安顺不招祸患,就是恭良。
“臣并非想离间娘娘与宁国夫人的姐妹情。”她正色道,“但须知,娘娘是后宫之主,照看宫中妃嫔是您职责所在,不可懈怠。同样的道理,外朝政事,不该娘娘过问的,亦不可逾越,这才是处世之道。”
恭妃好像明白了什么,觉得十分有道理。
↑返回顶部↑
她就在门口问荣儿有没有事,荣儿说今天一切都好,没什么大事,她就进去问了个安,便说要再去承华宫看看,早早告辞了。
恭妃一边哄孩子,一边用余光目送她离去。
路灯微弱,羊角灯在寒风中摇晃,程丹若的影子飘忽来去,好像随时会被黑暗吞噬。
她心中有些歉疚,但看了眼王咏絮,还是撑住了自己的表情。
今天免去安国夫人哭临之事,的确不是程丹若的建议。
“贵妃出家,皇贵妃应厚待安国夫人,以显仁德。”王咏絮直白地说,“殿下登基后,您就是六宫之主,总不能事事都依靠宁国夫人。”
这话荣儿等人万不敢说,可真实地切中了恭妃心底的隐忧。她和娴嫔做了十几年姐妹,可到头来,还是貌合神离,分道扬镳。
她和程丹若又有多少姐妹情,今后真的能完全依靠她吗?因此,恭妃纵然忐忑,还是采纳了王咏絮的建议,主动尝试做出决定。
可程丹若来了却什么也没有说,她又无端不安起来,示意奶娘抱走孩子,单独留王咏絮说话。
“姐姐为我忙前顾后多日,我这么做,恐令她心寒。”恭妃斟酌不定,现在就防备别人,未免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王咏絮在心里暗暗点头。
看来,恭妃虽不算机敏聪慧,却也不是翻脸无情之辈。她可不想留在一个见利忘义的人身边,后妃居深宫,与世隔绝,平庸一点没什么,本分安顺不招祸患,就是恭良。
“臣并非想离间娘娘与宁国夫人的姐妹情。”她正色道,“但须知,娘娘是后宫之主,照看宫中妃嫔是您职责所在,不可懈怠。同样的道理,外朝政事,不该娘娘过问的,亦不可逾越,这才是处世之道。”
恭妃好像明白了什么,觉得十分有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