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82节(3 / 7)
总而言之,在读书人心目中,天子不该为太后所掣肘,若是常为太后所制,便是他们想方设法赶走了张居正,之后还有一个太后垂帘听政,天子何日才能治理这天下?
若是柳贺听到此人所言,恐怕也会觉得可笑。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看到唐时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便大行分封之制,将自家子孙都分至各地,为防其叛乱,又不给兵权。
他自身是农民起义才夺得天下,因而深深明白人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道理,制定了严格的黄册制度,将百姓控制在所属之籍、所属之地上,谨防流民之变。
他又惧宰相把持朝政,因而设六部分宰相之权,忧心外戚干政,便令宫妃出自民间,且要求后妃殉葬。
然而朝政本身就是人为的,朱元璋的设想到今日几乎已经都被推翻了,何况殉葬制度多么残酷?在柳贺印象中,那似乎都是秦统一六国以前的制度了,却依旧被朱元璋拿出来用。
柳贺写这封疏,一是怕李太后肆意妄为,二也是考虑到张居正的下场。
他等于是先用文章给李太后定了信,日后若是他们再将不该有的罪名加到张居正身上,柳贺也能将旧账翻出来。
不过得罪了太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武清伯李伟带着勋戚们不断弹劾柳贺,说来说去便是他德不配位,实不该在任大宗伯一位。
柳贺如今就算硬赖着不走,也不过是毁损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罢了。
但内阁仍是一片安静。
张居正不出声,其余官员便都在观望。
其实张居正态度如何,至此已十分明了了。
……
↑返回顶部↑
若是柳贺听到此人所言,恐怕也会觉得可笑。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看到唐时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便大行分封之制,将自家子孙都分至各地,为防其叛乱,又不给兵权。
他自身是农民起义才夺得天下,因而深深明白人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道理,制定了严格的黄册制度,将百姓控制在所属之籍、所属之地上,谨防流民之变。
他又惧宰相把持朝政,因而设六部分宰相之权,忧心外戚干政,便令宫妃出自民间,且要求后妃殉葬。
然而朝政本身就是人为的,朱元璋的设想到今日几乎已经都被推翻了,何况殉葬制度多么残酷?在柳贺印象中,那似乎都是秦统一六国以前的制度了,却依旧被朱元璋拿出来用。
柳贺写这封疏,一是怕李太后肆意妄为,二也是考虑到张居正的下场。
他等于是先用文章给李太后定了信,日后若是他们再将不该有的罪名加到张居正身上,柳贺也能将旧账翻出来。
不过得罪了太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武清伯李伟带着勋戚们不断弹劾柳贺,说来说去便是他德不配位,实不该在任大宗伯一位。
柳贺如今就算硬赖着不走,也不过是毁损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罢了。
但内阁仍是一片安静。
张居正不出声,其余官员便都在观望。
其实张居正态度如何,至此已十分明了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