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我发家致富[年代文] 第41节(2 / 7)
家底?哦,对了,说了半天,老张头到底露了什么富还没说呢。这事儿说来也是有意思,这么一个吃着救济粮的孤老头,谁能想到他不声不响的硬是存下了七十多块的存款呢。虽然谁都知道,这肯定都是他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的,可这数字,已经足够让因为家里孩子多而日常有些艰难的正式工们羡慕的不行了。
除了这些钱之外,老头手里居然还有个五成新的旧钢笔,还能走却外壳不行的旧怀表,这两样虽然看着破烂,可若是哪日真的过不下去了,放到旧货商店,也能卖出去几十块钱来,这么一算,老头就有了上百块的家底了。
而有了这些家底,便是老头真没了,那小结巴也能凑合着过上两年。这么一算,还真是听着就让人放心不少。毕竟那孩子如今也快十岁了,便是老头立马躺下没了,等着家底用完,小结巴怎么的也能小学毕业了不是。
而且更重要的是老张头有房子啊,这个很关键,因为早先小结巴家的房子,因为是街道租给他们家的,他被送到孤儿院之后,那房子就被回收分给了别人,也就是说小结巴没家了呀。可若是老张头收养了他之后呢?作为早年借口接收汉.奸资产之后,直接分给劳苦大众的房子,只要老张头能熬到小结巴十五岁,那以后这房子小结巴就能直接继承下来一直住下去,还是将来能直接办产证的那种,小结巴那是重新有了家了,不被人赶走的家了,你说重要不重要?
沈冬脑子一转想明白了这一点,心下也就明白了老张头的心思,他这不仅仅是露富给孤儿院的领导看,更是再给小结巴看,是想借着这个事儿,让那孩子无依无靠的心多几分安定。
“要这么说,老张爷爷,您想养着小结巴,那还真是能行。”
明白了老张头的心思,想想这房子若是没有这一出,将来多半被收公不知道便宜了谁的命运,沈冬立马就帮腔开始说话了,这样一个善良的老人,那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多句嘴让他们顺心顺心也是积德行善了。
“如今你身子还硬朗,扫大街的工资,街道的补贴都不算少,吃好穿好不能,糊个口总是可以的,这条件细算起来比起孤儿院也没差什么了。等着孩子来了,跟着院子里的人学着糊个纸盒,再不济让他跟我家双胞胎学,去捡点废品,那日子再差能差哪儿去?”
沈冬一开口,沈夏脑袋就转过来了,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知道这是自家二冬善心发作,有心想帮衬了,想想自家如今这情况,是比旁人容易些,便跟着开口说到:
“确实合适,日子难过好过的先不说,有了他,张爷爷,那您这屋子也算是多了点人气了,有个什么事儿,家里也有了跑腿的人。而小结巴呢,有了您做依靠,将来这读书,工作,娶媳妇的,也有了长辈,这是两好合一好了。”
边上的邻居若说一开始还觉得这么一个孤老头养个孤儿,日子难了怕是他们也得搭把手,心下有些不安,等着沈夏一说完,那心思立马就变了。
是啊,老张头这么一个孤寡老人在院子里,什么时候,有什么事儿他们不得伸手?一个不好没看顾好了,还容易让人说嘴,说他们不尽心。可日常自家日子过得就够忙乱的了,谁能时时刻刻的注意着别家?有了那小结巴就不一样了呀,有了这么一个半大孩子,不指望能顶什么大用,将老张头的事儿全接过去,可有了这一双眼,一张嘴,他们就不用时时盯着了,只要孩子喊人的时候去就行,那能省多少心?
旁的不说,就说先头老头摔伤了腿的事儿吧,若是有这么一个孩子,那他们用的着一日三趟的过去陪着?用的着轮着给做饭?只要给上些东西,过去帮老头翻个身,上个厕所,其他什么都不用烦心了呀。
不管是什么年代,人心再淳朴,遇上事儿谁都会在心里算算账的。而算清楚了,知道是利己的时候,他们还能说什么?自是立马一脸赞同,一脸“您老高兴就行”的体贴样拿出来了。
“这样也好,这虽然不是亲孙子,按照关系,也能算是表侄孙了是吧?有了孙辈,老张叔,您这日子啊,必定热乎起来喽。”
↑返回顶部↑
除了这些钱之外,老头手里居然还有个五成新的旧钢笔,还能走却外壳不行的旧怀表,这两样虽然看着破烂,可若是哪日真的过不下去了,放到旧货商店,也能卖出去几十块钱来,这么一算,老头就有了上百块的家底了。
而有了这些家底,便是老头真没了,那小结巴也能凑合着过上两年。这么一算,还真是听着就让人放心不少。毕竟那孩子如今也快十岁了,便是老头立马躺下没了,等着家底用完,小结巴怎么的也能小学毕业了不是。
而且更重要的是老张头有房子啊,这个很关键,因为早先小结巴家的房子,因为是街道租给他们家的,他被送到孤儿院之后,那房子就被回收分给了别人,也就是说小结巴没家了呀。可若是老张头收养了他之后呢?作为早年借口接收汉.奸资产之后,直接分给劳苦大众的房子,只要老张头能熬到小结巴十五岁,那以后这房子小结巴就能直接继承下来一直住下去,还是将来能直接办产证的那种,小结巴那是重新有了家了,不被人赶走的家了,你说重要不重要?
沈冬脑子一转想明白了这一点,心下也就明白了老张头的心思,他这不仅仅是露富给孤儿院的领导看,更是再给小结巴看,是想借着这个事儿,让那孩子无依无靠的心多几分安定。
“要这么说,老张爷爷,您想养着小结巴,那还真是能行。”
明白了老张头的心思,想想这房子若是没有这一出,将来多半被收公不知道便宜了谁的命运,沈冬立马就帮腔开始说话了,这样一个善良的老人,那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多句嘴让他们顺心顺心也是积德行善了。
“如今你身子还硬朗,扫大街的工资,街道的补贴都不算少,吃好穿好不能,糊个口总是可以的,这条件细算起来比起孤儿院也没差什么了。等着孩子来了,跟着院子里的人学着糊个纸盒,再不济让他跟我家双胞胎学,去捡点废品,那日子再差能差哪儿去?”
沈冬一开口,沈夏脑袋就转过来了,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知道这是自家二冬善心发作,有心想帮衬了,想想自家如今这情况,是比旁人容易些,便跟着开口说到:
“确实合适,日子难过好过的先不说,有了他,张爷爷,那您这屋子也算是多了点人气了,有个什么事儿,家里也有了跑腿的人。而小结巴呢,有了您做依靠,将来这读书,工作,娶媳妇的,也有了长辈,这是两好合一好了。”
边上的邻居若说一开始还觉得这么一个孤老头养个孤儿,日子难了怕是他们也得搭把手,心下有些不安,等着沈夏一说完,那心思立马就变了。
是啊,老张头这么一个孤寡老人在院子里,什么时候,有什么事儿他们不得伸手?一个不好没看顾好了,还容易让人说嘴,说他们不尽心。可日常自家日子过得就够忙乱的了,谁能时时刻刻的注意着别家?有了那小结巴就不一样了呀,有了这么一个半大孩子,不指望能顶什么大用,将老张头的事儿全接过去,可有了这一双眼,一张嘴,他们就不用时时盯着了,只要孩子喊人的时候去就行,那能省多少心?
旁的不说,就说先头老头摔伤了腿的事儿吧,若是有这么一个孩子,那他们用的着一日三趟的过去陪着?用的着轮着给做饭?只要给上些东西,过去帮老头翻个身,上个厕所,其他什么都不用烦心了呀。
不管是什么年代,人心再淳朴,遇上事儿谁都会在心里算算账的。而算清楚了,知道是利己的时候,他们还能说什么?自是立马一脸赞同,一脸“您老高兴就行”的体贴样拿出来了。
“这样也好,这虽然不是亲孙子,按照关系,也能算是表侄孙了是吧?有了孙辈,老张叔,您这日子啊,必定热乎起来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