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朱瞻基的疏忽,大明是在出现汽车之后,才开始研发自行车。

  有了发展方向,也有相应的技术,自行车的制造其实非常简单。

  可是,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指望朱瞻基啊!

  朱瞻基想要改变这些,却发现,虽然专利法已经实施多年,人们都有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意识,并且把技术也当做了是一种财富。

  但是因为大明的阶级分明,人们最大的兴趣依旧在读书做官,当兵上面。因为这两种的发展体系是已经完善的,能让人看到发展的未来。

  技术改进,工业发展,这个方面,因为缺少土壤,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这方面的兴趣,才会向这方面发展。

  因为这些方面对天分和兴趣要求比较高,大部分人虽然知道技术也能改变命运,却缺少勇气来改变,或者说不愿意拿未知来换稳定。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老百姓们依旧习惯了种地为生,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大力推广以后,一个人能耕种的田地大大提升。

  以前粮价低廉,老百姓种地无利可图,所以想做工。

  可是以前一个人种十亩地无利可图,如果种一百亩,两百亩呢?这又比做工强了。

  朱瞻基惊讶地发现,如今的大明,竟然开始向后世美国的农场主们的方向开始发展了。

  而且,因为南洲和东洲依旧在以优惠的条件吸引移民,所以不少百姓嫌在大明种地收入少,竟然还有不少略有家资的小地主们开始主动移民。

  总之,如今的大明就是一个畸形的怪胎,因为有东洲,西洲,南洲的存在,这种畸形的状态不仅没有崩塌,反而因为通过移民这种内在的调节,变的正常起来。

  只是,这对于一心想要科技兴国的朱瞻基来说,需要吊起百姓的积极性,花费的力气更大。

  不过好在东南沿海一带,因为人多地少,粮食运输方便,所以这里的百姓们对工业和商业的积极性更高,朱瞻基才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