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黄册数量太多,为了征税、编徭的方便实用,户部又专门弄出一个白册。

  每年,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共计七人,带着一帮会计拎着算盘,噼里啪啦,核对错误。

  这相当于今天的税务专管员,以及国家税务局稽查分局。

  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大明朝最开始稳定的基础,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改革。

  除此之外,户口还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统称民户。还有一类,就是乐户,属于贱籍。

  民籍,那是属于或农或商,自负盈亏型,自己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军籍、匠籍,军是指的职业军人,匠是指的技术工人,那干活国家是要支付工资的,属于“公家人”!

  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为了国家稳定,不允许你来回变。

  这种制度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大明不会缺了兵源,也不会缺了匠人。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向上的通道变的非常狭窄。

  除了读书改变命运之外,农夫的儿子只能当农夫,不能去做工,不能去当兵。其他的两种户籍也是如此,所以很多人才,可能因为这种制约,就变的泯然众人。

  而且还有乐户,在后世,艺人,歌星,那可是地位很高的。但是在大明,却属于最低等的人,他们这些人,连读书做官的资格都被取消了。

  女孩子长大了只能当几女,卖艺,男孩从小被强迫戴上绿头巾,作为区别普通平民的标志。

  后世人们所说的“戴绿帽子”,就是这么来的。

  朱瞻基取消了户籍编等,就等于是取消了对所有人的限制。你是农户的子弟,不仅可以当农户,也可以进工厂做工,也可以去当兵了。

  最重要的是,取消了乐户的歧视,让那些罪臣之后,不用再低人一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