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格物方面,则是要让所有的孩子懂得简单工具的制作和利用,包括一些科学原理。

  正统元年,全国建立了大约一千五百所基础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普通的士子和秀才担任。

  所有的士子,在考上举人之前,都必须要教三年时间的书,并且要取得合格的标准,否则不予进入下一步的科考。

  而当时在全国各地县城以上级别的城市,也建立了一千三百所女校,这些女校的老师都是来自宫中裁撤的宫女。

  女校和男校一样,都是三年免费基础教育。虽然三年的时间不能教授太多的知识,但是能保证所有的人不是睁眼瞎,能利用大明字典来学习更多的文字。

  大明字典就是公众贵妃们为汉字注音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推广的。

  这本字典跟后世的新华字典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简单一些。不过经过了几十年的增补,这本字典越来越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朱瞻基也知道三年的时间不够完成基础教育,但是他也没办法啊。大明的经济虽然发展的很好,但是全国的老师数量,文人的数量,包括经济实力,都不能进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即便是三年,又利用了上了不少士子当老师,也给国家增加了许多的负担。

  三年以后,愿意接受教育的孩子,家境富裕的孩子们可以继续求学,学习后续的知识。

  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基础学校在大明已经发展到了男校超过五万所,女校也近万所。

  这些学校,成为了礼部最大的部门,如今的礼部,比工部的规模还要大。

  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礼部也在极力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如今大明的识字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原本不到百分之十的识字率,到如今,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再过几十年,现在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去世,朱瞻基相信,能将十岁以上百姓的识字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