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瞻基还在考虑,李贤说道:“陛下,奕力把里各族如今要援助勤快,打仗就不行了。他们人数虽然多,却缺少火枪,这次一张嘴,就是要援助十万火枪,五千桶火药。”

  朱瞻基看了看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大学士徐有贞道:“朕还一直犹豫,看来给军队换装,已经势在必行了。”

  徐有贞一直负责工部与内务府方面的事务,闻言说道:“白尚书那边已经调试好了机器,全力生产,一月可出两百万子弹,两万新式火枪。”

  九月从西域回来,朱瞻基就召见了工部尚书白圭,让他安排工匠生产两条子弹生产线,两条新式火枪生产线。

  永乐十八年,朱瞻基就研发出了枪弹分离的新式火枪,可是如今四十二年过去了,新式火枪一直没有普及。

  主要是没有必要,因为原本大明的填装火枪,就已经是无敌的。

  但是现在,差距被欧洲人拉近,如果想要在区域性的一些地方占据优势,就要靠人口来填补。

  这四十年过去了,整个大明的人口已经发展到将近两亿,但是相对大明广袤的土地来说,这两亿人,是远远不够的。

  在南洲和东洲,依旧有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

  河中地区,虽然郑亨,郑能,郑宏祖孙三代都忠心耿耿,那是建立在四周都有强敌,他们才不敢自立。

  而且为了防止郑氏家族做大,当地的兵额一直控制在十万。

  当初的十万将士,加上他们的家人,差不多三十万汉人。

  四十年过去了,由于那边气候不好,物产也少一些,他们的人口发展不如中南地区。

  大明中南地区这四十年,人口增加了将近三倍,东洲也差不多,而南洲的人口增加也在两倍以上。

  但是在北方和河中地区,人口增加的只有一倍多。如今河中地区的汉人只有六十多万,即便是抽调民壮,最多也就二十万兵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