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儒家学说里,将国家与民族的理念形成一整套言之有物的学术,是非常艰难的。

  可以说,这跟一清子他们从易经,道经里面重新组织言论,成立一个教派相比,都相差无几。

  这也幸亏是孔家,他们宿儒众多,一辈子都在研究儒家文化,所以他们才能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一套完整理论。

  像一清子他们,召集了数百道士,忙了大半年,真理教的教义都还没有编好。

  因为这一整套理论不能与现有的知识有冲突,让人能够接受,又不能自相矛盾,形成悖论。

  但是实际上,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相悖的。

  民族属于古汉语的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但是实际上,一直在清朝灭亡之前,中国都没有能够形成真正的民族观念。

  在此之前,中国也只有少数人引用过民族这个词语,以至于许多人还认为这个一个英文nation翻译而来的舶来语。

  许多人认识这个词语,还是在光绪戊戌变法之后,是从日文的汉字借用而来。

  因为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宗族才是真正重要的,能代表民族的。

  第二世的朱瞻基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已经站在世界顶端的成功者,他对社会的本质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看清世界,摆正位置,处理个人与世界的联系关系,这是没一个人能成功的基础,无一例外。

  在他的认识中,民族的发展,经历了从血缘家族,到族群,再到原生民族,再到近代意义上的民族。

  血缘家族不用多说,亲族是社会的构成基础。而族群,则是有共同风俗习惯的一群人,他们是享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大部落。

  如今除了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这个阶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