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外,大明有十六个都司,一些都司与布政司交叉不算,另有西南四都司设立一个考场,西北七军卫设立一个考场。

  再加上交趾承宣布政司,旧港宣慰布政司,一共组成了二十个考场。

  只不过,交趾和旧港都在南洋,他们那里的读书人不多,能达到大明要求水准的更少。

  今年在那里设立考场,不是为了当地的百姓,而是为了那些进行文化援助的读书人。

  朱瞻基出海之前,大明就派了数千秀才,甚至是举人去南洋各国进行文化传播,教当地人说大明话,学写大明字。

  他们直接都被授予了学官一职,有些人已经绝了科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想走正统出身。

  虽然即使中了举人,考上进士,进了官场也不会又更高的地位,但是进士的上线能做到二品大臣。

  他们如果不走这条路,上限最多也就只能做到知县,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是因为他们,朝廷已经决定,明年的春闱,也就是会试,将会延迟到三月举行,给他们这些考上的学子,留下充足的进京时间。

  朱瞻基实际上对这些之乎者也的春秋大义没有任何兴趣,但是这些是如今朝廷的选材标准,朱瞻基在没有普及其他学科,没有代替性的考试之前,也必须按照这个规矩来。

  所以这天下午,他在解缙,胡俨的陪伴下,来到了应天府国子监,给考试结束的学子们鼓劲。

  应天府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教育机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诏令建成的明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应天府国子监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大明国子监,设于应天府鸡笼山以南,占地数千亩。

  这个大明的最高教育机构在永乐十二年的时候,学生人数达到九千人,永乐十五年,人数突破了一万人。

  只要进了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这个学子的身份已经完全改变,即便以后科举不中,想要补个吏员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