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管是那些对科考有把握的,还是没有把握的,他们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然后为官,他们也想趁着年轻,去见识一下海外的风情。

  即便是对科考没有把握的,他们也想着跟着内监一起,将大明的丝绸,茶叶,卖到各地去。

  自古以来,上有所好,下必行效。

  朱瞻基原本以为自己要在春闱里面加上海外的考题,会让学子们不满。

  但是,当这形成了一种风气的时候,反而会成为一股潮流。

  任何时代,大学生们都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他们这些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见识到了海外殖民带来的好处。

  现在,对科考里面加上海外概览的考题,并没有太多抗拒之心。

  何况,这还只是在明年的进士考里面加入,根本不影响他们秋闱考举人。

  而且,有半年多的时间,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人,不相信自己会把这些记不下来。

  除了朱瞻基,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股潮流一旦被带动起来,在这历史的大潮中,除了皇帝再也没有人能制止下来。

  只要皇室一直需要这样的人才,不需要督促,不需要鞭策,所有人都会主动学习。

  特别是那些心思敏捷,却又一直科考不顺的学子,他们更想早日让这样的考题往下发展,乡试,府试,甚至是县试都加入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话,他们即使在八股文上没有天分,也有机会能考上秀才,考上举人。

  当然,这股大潮如今还刚刚兴起,没有爆发出它的威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