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1 / 3)
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朱瞻基发现,李庆这样的人才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干将。他没有顾佐的圆滑,长袖善舞,但是缺少一个闯将,一条池塘里的鲶鱼。大明的官场太稳了,稳的有点保守,所以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搅和一番。
而且,朱瞻基现在已经收到了朱棣抵达星城,并且即将前往西洋的消息,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动动了。
如今的大明朝堂,有两大贪官,一个是刘观,一个是方宾。方宾是兵部尚书,把柄就在朱瞻基的手里捏着,在并不需要保持稳定的时候,朱瞻基不会动他。
不动他,就要动刘观,而且刘观身为九卿之一的左都御史,也是位高权重之辈。
将他拿下,让二愣子李庆去当左都御史,比谁都合适。
他在十四年前的永乐五年,就曾经在都察院担任过一年多的左副都御史。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弹劾都督蔡福卖私盐,忻成伯赵彝擅自杀死运夫,盗卖军饷;都督谭青、朱崇贪婪放纵。都督费王献欺罔、梁铭贪婪残暴、镇守德州都督曹得贪财。
平均两个月就有一个超二品大员被他拉下马,可见他的能力之强。
只是官场大多讲究为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一团和气。他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后来被其他官员举荐到了刑部侍郎,又任绍兴知府,就是不让他检举人了。
但是朱瞻基不会在乎这个,李庆这把刀,他只会怕不利。
临近午时,今日的午朝快结束的时候,几位大臣按照朱瞻基意思,做出了安排。
一是要求林州县衙重审刘家毛氏一案,并且将会直接在邸报上进行跟踪报道,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案子。
这里面的主要宣传点,就是朱瞻基的两个要求。皇权下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天下这么大,老百姓又大多不识字,总不能一个个地派人告诉他们朝廷法度是什么样的。
而且,这后续又涉及到了一个官员委派的麻烦,真要一下子增加几倍官员,朝廷也受不了。
所以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至于这里面的皇权与士大夫之争,这个时候没有谁再提,连朱瞻基都不提,因为时机不成熟。不过,散朝之时,朱瞻基叫住了有些失落的李庆。李庆登时大喜,其他人也是暗自心惊,因为谁都知道,朱瞻基要重用谁,就会单独接见,留膳。
↑返回顶部↑
而且,朱瞻基现在已经收到了朱棣抵达星城,并且即将前往西洋的消息,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动动了。
如今的大明朝堂,有两大贪官,一个是刘观,一个是方宾。方宾是兵部尚书,把柄就在朱瞻基的手里捏着,在并不需要保持稳定的时候,朱瞻基不会动他。
不动他,就要动刘观,而且刘观身为九卿之一的左都御史,也是位高权重之辈。
将他拿下,让二愣子李庆去当左都御史,比谁都合适。
他在十四年前的永乐五年,就曾经在都察院担任过一年多的左副都御史。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弹劾都督蔡福卖私盐,忻成伯赵彝擅自杀死运夫,盗卖军饷;都督谭青、朱崇贪婪放纵。都督费王献欺罔、梁铭贪婪残暴、镇守德州都督曹得贪财。
平均两个月就有一个超二品大员被他拉下马,可见他的能力之强。
只是官场大多讲究为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一团和气。他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后来被其他官员举荐到了刑部侍郎,又任绍兴知府,就是不让他检举人了。
但是朱瞻基不会在乎这个,李庆这把刀,他只会怕不利。
临近午时,今日的午朝快结束的时候,几位大臣按照朱瞻基意思,做出了安排。
一是要求林州县衙重审刘家毛氏一案,并且将会直接在邸报上进行跟踪报道,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案子。
这里面的主要宣传点,就是朱瞻基的两个要求。皇权下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天下这么大,老百姓又大多不识字,总不能一个个地派人告诉他们朝廷法度是什么样的。
而且,这后续又涉及到了一个官员委派的麻烦,真要一下子增加几倍官员,朝廷也受不了。
所以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至于这里面的皇权与士大夫之争,这个时候没有谁再提,连朱瞻基都不提,因为时机不成熟。不过,散朝之时,朱瞻基叫住了有些失落的李庆。李庆登时大喜,其他人也是暗自心惊,因为谁都知道,朱瞻基要重用谁,就会单独接见,留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