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许多族长也因此作威作福,成为地方一害。

  这个时候,朝廷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方案,即便是有了冤案,错案,也无法进行修正。

  皇权下乡,对如今的生产力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朝廷如果想要让皇权下乡,耗费的成本绝对会大的惊人,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就是朝廷的官员不足。如果想要增加管事的官员,不是翻倍,甚至要增加好几倍的低级官员。

  其次,民智开发不够,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一辈子没有出过县,能有什么见识?

  想要让他们接受朝廷的这一套,花费的精力就大的惊人。

  所以,皇权下乡不仅仅是制度问题,也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涉及到了教育问题。

  但是,通过这件案子,朱瞻基虽然没有看到改变这一切的契机,但是最少能制定一份约束宗族势力的律法,将一切法制化,而不是依靠人情化。

  宗族势力的历史悠久,远超国家的存在。在隋唐以前,宗族势力的优先还要大于皇权。官员想要当官,依靠的都不是科举,而是举荐。

  隋朝因为要改革,隋炀帝步子太大,扯到蛋了,直接被赶下台,还成就了千古恶名。

  唐代武则天时期,宗族势力才真正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科举成为了官场的主要晋升渠道。

  而宗族势力在那以后,也逐渐被规范化,制度化。

  宋代的范仲淹首创义田。

  当时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生活日益富足,但他十分节俭,而且还把钱花在他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他省下一些钱财,来兴办义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