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早在春秋时期,《考工记》就对熔炼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并且形成了长期以来的钢铁熔炼工艺。

  而在《论衡》中记录了热平衡,热传导及冷热循环状态下的物态变化。

  三国时期的孔明灯,更是对热学的一种应用。

  至于电学,虽然这门学科是后世才有的,但是实际上,这门学科的记载是从人类文明历史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古时候雷电交加,点燃大树,人们就对雷电有了认识。

  《汉书》中记载了尖端放电,避雷知识和有关装置。

  西汉时期《博物志》就记载了摩擦玳瑁,能够让玳瑁带电,吸附小颗粒。

  《论衡》中记载了利用磁石摩擦生电。

  到了唐代,《玄真子》一书里面就已经对雷与电之间的联系和分别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零散的应用,很少有像秤一样,能从古应用到现代的工具和理论阐述。

  这不仅仅是古人只重应用,不重理论,关键还是缺少其他学科发展的土壤。

  朱瞻基自己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研究这些的。所以在遇到还不到十五岁的马迪的时候,他把这些书全部送给了马迪,让他这个本身就对物理学有兴趣的大孩子来研究这些。

  而马迪也没有辜负朱瞻基的期望,很快就把古书里面,关于物理学的应用,按照朱瞻基的分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这是他在三年前拿给朱瞻基的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