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纯有些担心地长揖说道:“殿下,这天干地支纪年之确定,需要陛下钦点。我大明如今实行大统历,这可是太祖亲自确定,贸然更改,实为不妥。”

  朱瞻基当然知道历法乃是国之重器,每一任皇帝的登基,去位,那都是国家最重要的事。

  确定纪年,是需要满朝文武与皇帝多番切磋,才能确定下来的。

  自己一个太孙,突然提出要按黄帝历纪年来通告蛮夷诸国,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但是朱瞻基一开始是真的疏忽了这个事情,一直到最近跟西域商人问起欧洲发生的大事,才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在明朝以前,几乎每隔几个皇帝,就要重新计算历法一次,根据汤宇粗略统计,三皇五帝到秦朝统一之前,大多实行古六历,从秦皇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历朝历代供更改了历法近五十次。特别是唐宋时期,几乎每个皇帝登基,都要更改历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

  朱瞻基现在提出用黄帝历纪年来对外宣传,实乃大逆不道。

  但是朱瞻基并不是要修改历法,只是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以黄帝历纪年来告诉世人,今年是哪一年。

  他可不想把那个耶稣诞生的年份当做公元纪年,而且西历纪年虽然每年的长短相差不大,实际上除了算法简单,毫无作用。

  农历却完全不一样,根据天干地支的计法,通过闰月来调整年份,不仅可以算出来每年的二十四节气,让农民知道何时种田,更能算出每年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抵达的准确时间等。

  朱瞻基开始也不相信这些,但是了解越多,对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才越觉得宝贵。

  当然,公历并不是一无是处。公历是阳历,是根据太阳公转计算。

  农历是阴历,是根据月亮变化计算,两种方法各有千秋,能形成有效互补。

  但是因为那位大炮在1912年提出了全面西化,向西方看齐,与世界接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