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个王府就已经有了预感,恐怕是皇上又要削藩了。

  但是有太祖的金书铁卷,加上朱棣本来就是因为削藩才造反上位,所以他对名分,大义看的比较重,更在乎宗室对他的大义支持,所以各王府并不怕他像朱允炆那样倒行逆施。

  他们不敢违逆朱棣的圣旨,但是同时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之辈,反正他们已经拿定了主意,如果给的条件不够,是别想他们轻而易举就移藩。

  谅这朱棣为了史书留名,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当然,只有一些没有犯错的藩王府会这么硬气,而有把柄被朱棣抓在手中的藩王府,从一开始就在谋划,该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朱瞻基其实是不在乎这些宗室怎么想的,不管这些宗室能干也好,窝囊废也罢,他需要的是他们的名。

  哪怕他们是头猪,最少他们都姓朱。

  今后的世界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落后的通讯,交通方式,不可能让中央朝廷有效控制偏远角落,那么就需要他们这帮人占住大义的名分。

  他们是能干之辈,朱瞻基反而会担心他们势力大了之后,不搭理中央朝廷,自立为王。

  如果他们都是无能之辈,只需要他们占住这个位置,反而以后更方便干预和管理。

  哪怕他们干的天怒人怨,大不了以后换了子孙当王爷,这些地方就始终还是在姓朱的后代手里。

  所以,他只是在船上安插了一些眼线,随便他们折腾。

  现在还不到时间,想要让宗室移藩海外,不仅需要他们自愿,更需要整个社会对这件事的认同。

  否则,光是一个苛刻宗室,就会让皇室处境艰难,陷入众口铄金的地步。

  哪怕是皇帝,在风土人情这些方面,也要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