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更因为上官对下属予取予求,甚至连下属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里。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上官不盘剥,那些下属也会将自己的俸禄奉上大半。

  这种时代局限带来的腐败,除非是将社会层次来个颠覆,否则根本无法根除。

  但是,这种社会架构的改变,是不能轻易触动的,不论怎么说,都没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将银行的事务汇报了一番,毛巡又开始汇报大明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也是朱瞻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后世世人才明白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商人就已经把道路畅通作为发展商业的重要基础。

  朱棣虽然不是一个重视商业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业几乎被内监控制,他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战争狂。在他的构想里,大明的机动野战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调动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

  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把修建三纵三横水泥路,当作是目前的基本国策。

  虽然这三纵三横的道路基本都是以京城应天府为中心点,但是这种规划更符合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

  因为如今的大明,除了东南稍富裕,其他地区都依旧贫穷。特别是北方地区,当初打的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依旧没有能恢复过来。

  在其他地区修路,是对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以应天府为中心点修建道路,不仅可以把京卫,京兵迅速调集到其他地方,更能让京城的商业得到更大的资源支持。

  朱棣现在就已经看出来了,当初朱瞻基告诉他,夹江工业区会比北明山铜矿给大明带来更大的利益,他还不相信。

  但是现在,夹江工业区只是发展了两年多,却已经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商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